起于尧舜,讫于清末。
用139篇文章串起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这种讲述历史的切入点已足够新颖。
《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一书的主编是北京大学的龚鹏程教授。
他编撰此书的主旨既是传承华夏文明史,也是让这些文章自己来“呈现”历史,避免今人用理论来涂饰。
全书原文采用的是古籍版本,每篇都配以作者简介、译文、时代背景和影响,共计五大板块来讲解三千年的中国史,条分缕析,语言通晓,阅读体验轻盈。
选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章改变了历史,二类是文章标记了历史的改变。
如按文章的品类来划分,则包含了政治、夷夏关系、学术、文化、宗教和科技类。
文章改变了历史
若李斯未著《谏逐客书》,秦国将会把包括李斯在内的各国人才全部驱逐秦境。试想,秦国是否还能一统天下?
“韩愈的《原道》是中国中古史上最重要的一篇学术文献!”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曾这样说。
这是因为此文重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创了宋代的新儒学。
如果没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引发了全国反袁风潮,袁世凯称帝的结局,也没人可以预料。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则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以上举例,都是以一纸之微,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文章,旋乾转坤。
文章标记了历史的改变
编者认为,此类文章都是历史变动之直接证词。
比如政事方面的《南京条约》《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学术思想方面的《论六家要指》《论迎佛骨表》《译<几何原本>引》等。
这些文章或宣告了历史的转折,或记载了一个新观念、新时代的产生。
当然,编者也谈到,还有些文章并未真的塑造、改变历史,可是也刻画了历史的轨迹,影响了后来的发展。在历史上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秦始皇的《初并天下议帝号令》、嵇康的《养生论》、欧阳修的《朋党论》、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等。
在本书的序中,编者龚鹏程还提出了自己对史学的独立见解。
他说,中国史学,如今已经亡了。从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开始,近代所谓贤达就开始崇拜西方、诋毁中国史学。
但是,他认为,中国史学至少有几个特点是西方无法超越的,并以重建、传承中国史学为己任。
所以,龚鹏程不再让历史成为可以令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是让原始文献“自呈其貌”。
139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如中国通史中璀璨的珍珠,一颗颗地由编者按纵向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构成了一条蜿蜒灿烂的中国发展之路。
当我们与这些选本中的“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时,你可以在“观乎人文、察于时变”的同时,一窥历史的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