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他人原谅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责备他人。
婚姻中更是常见。
“要不是因为他整天工作忙,我就不会整天都把时间花费在家里的琐事上。我恨死他了。”
“我的身材臃肿,都怪结婚生孩子后变成这个样子。”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都是为了你,我把我的事业都放弃了。”
这样的抱怨和责备随处可见,因为责备他人太容易了,而宽恕他人就显得痛苦。
责备他人,就是为了说明错的都是你,我即使有错,也是被你拖累,被你逼的,总而言之,就是你造成的。
但事实的真相却是:
你的时间都花费在琐事上,是因为你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生活没有目标,得过且过。把自己的不努力归咎与他人。
身材变形,走样。主要是因为你没有锻炼健身,没有控制饮食。缺了自律,却把过错丢给男人,孩子,你只差怪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食物这种东西了!
先不说孩子是否一定要听父母的话,但孩子和你要干一番事业并不矛盾。孩子不需要你整天围着他转,你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来追寻你的梦想!
把责任全部推给他人,自己可以逃脱反省的机会!
长期这样下去,就会陷入死循环。
例如:
玛丽会说:“是啊,我知道自己是个爱唠叨的人,但那是因为约翰总是沉默寡言。我不得不唠叨以便与他交流。要不是他这样,我才不会唠唠叨叨。”
然而,她的丈夫约翰却说:“我知道自己沉默寡言,但那是因为玛丽的唠叨,我不得不以沉默以对。如果她不这样,我愿意与她交流。”
就这样,没完没了的循环下去。永远也不会知道对方到底想法是什么!这种交流的特点就是循环往复,并且难以打断。
要想改变这种“死循环”,唯一的方式就是停止,不再进行。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太容易。
第一步需要的便是宽容,而宽容需要的是停止责备!
停止责备,停止抱怨,要积极的沟通,有效地解决问题,打破以前的思考模式,转变责怪他人的惯性。(其实,在责怪他人时,你自己的感觉也不好,并不会高兴。)
持续地反省,乐观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本身,渐渐的你就会发现,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和无效。
如果你已经开始宽容他人,但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另一种有害的模式,掉入另一个陷阱!
有个女孩,在读初中两三年期间遭到继父的猥亵。她没有向任何人诉说,只是在无人的角落默默地哭泣,一个人忍受着,煎熬着。
这种做法,助长了继父的邪气,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骚扰。最终,女孩初中一毕业,就无法继续读书,草草地收拾行囊,远走他乡打工去了。
她,终于逃离了继父的魔掌。在他乡,谋爱谋生。工作,恋爱,结婚。看似幸福美满,却隐藏着初中那段时间残存的恶果。
工作上努力,却无法处理好同其他男人的关系。
恋爱婚姻上付出很多,却把自己的感情生活弄得一团糟,婚姻岌岌可危。
问题的原因在于,她表面虽然只字不提,远离继父,但并没有真正的宽恕。甚至她不知道,这些都是童年阴影所带来的。
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没有他人的积极引导,这朵“罂粟花”会越发娇艳。
要知道,童年时的伤害,长大后会放大很多倍。
她不愿意提及和面对,对问题视而不见。没有认识到继父的罪行。
她压抑它,逃避问题。这是最廉价的宽恕!
她尽管压抑了童年的经历,却摆脱不了它的阴影。早先的那些经历,她并没有真正忘记,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继续纠缠着她!
她实在不能承受了,但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走进心理治疗的大门。
治疗的第一步,必须首先承认“有罪”,然后再开始愤怒,再审判,定罪。但要注意尺度,愤怒时间越长,伤害自己的时间也越久。
这才是真正的宽恕。
因为你无法,原谅一个没有罪的人!
只有做到第一步,才能继续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心理学上说,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
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这么说的原因是,你要宽恕的那些人,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被宽恕,也可能不记得自己的过错。
他们可能会说:你只不过是在编故事。他们甚至可能已经死去。
之所以要宽恕,完全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心灵之花,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