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方案,到达彼岸——提问训练营第七次作业
《般若波罗蜜心经》最后的咒语是:
揭谛揭谛(去吧,去吧)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波罗僧揭谛(大家快去彼岸)
菩提娑婆诃(修成正果)
想要到达彼岸,就必须自己动身。本次提问训练营的主题是:了解问题管理的方法论,然后找寻一个暂时无法推进、或者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彼此推进梳理思路,最终得到解决思路和方案,让自己实现“到彼岸”的解脱感。
作业基本情况
昨天晚上18:50~22:20,完成了生涯咖啡咨询,看到来访者因为解决了自己困住已久的问题,一扫眉头的阴翳,我也因此变得快乐很多。晚上回去以后和陆远姐就咨询情况进行了复盘,同时对她的一些机构发展问题进行梳理,大概是因为生涯咖啡比较有效的缘故,我们竟然神采奕奕的聊到了凌晨1:30!不过感觉上非常好,因为很多关键点都打通了,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解决方案应用感受
因为生涯咨询涉及个人隐私,还没有来得及征得当事人同意,不便在这里谈论。而和陆姐的沟通也涉及商业上的东西,因此,我仅重点谈谈自己的梳理和感受。
作业要求自己要找到一个:
暂时无法推进、或者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彼此推进梳理思路,最终得到解决思路和方案。
我找的问题就是年目标设置时所提及的那个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生涯规划咨询师的问题。记得年目标设置的时候,我就提到自己想要具备一名合格的生涯规划咨询师能力,为更多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惑的朋友提供帮助,同时也因此具备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当时想不清楚如何具体操作,因此强行进行了了SMART:
一年需要咨询多少次等等
被永澄称之为“手段目标化”。我知道自己肯定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是一时没有找到出路——如果你没有咨询的次数作为量的把握,怎么体现工作量和水平的提升呢?也不符合SMART原则啊?后来,在和小生老师、陆姐姐沟通以后,在他们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才了解的自己被困住的地方:
——所有的目标都可以SMART吗?
因为之前管理学上对目标的要求都是符合smart原则,
- s即specific,代表具体的,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 m即measurable,代表可度量的,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 a即attainable,代表可实现的,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 r即relevant,代表相关性,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
- t即time-based,代表有时限,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这个Smart是分解目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然而,在自我发展中的目标管理上,是否所有的目标都必须符合smart呢?对于一个自己或组织非常熟悉的领域,设立一个以前有过类似经验的任务目标,当然可以,也应该符合smart原则。比如去年出错率95%,今年努力提升到97%,这个是可行的,也是可以量化的。但是,对于某些自己之前就从没有接触过的全新事物,如果身边的人,也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借鉴,那么,这个目标就没法smart。至少,没有办法进行靠谱的smart分解。比如,一个从未学过围棋的人今年打算学围棋,那么如果他一上来就设置一个“一年内获得X段称号,并参加XX场省级比赛拿到名次”这样的目标,看似很smart,其实根本不靠谱。因为他根本不可行,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可行。
那么这样的目标怎么办?应该循序渐进的逐渐清晰化。把自己的目的厘清以后,分阶段的进行目标推进,采取秦始皇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战术,对于距离自己较近阶段的目标,尽可能分析精确,分解到位。对于长期的目标,自己看不清就看不清吧!
当我想通了这个问题以后,很多工作就迎刃而解了!比如这个成为合格咨询师的目标,需要分解的是,了解咨询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然后分析自己的现状,哪些可以胜任,哪些弱爆了。再根据自己的状态、进度,思考如何提升自己,这些都是可以具体量化的,有时限的目标管理系统了!
永澄说起过:
- 所有掉过的坑,爬上来以后都将成为你竞争中的护城河。
这句话给我感触太深刻了!当自己被困住的时候,不用过于担心,只是遇到一个自己暂时摆不平的难题而已,我们一定有方法摆脱当下的困境,树立这个信念,问题最终将会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