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油条不如几十年前的好吃了?老话儿说“怀旧不是因为过去有多好,而是现在没那么纯了”,可油条这事儿,真就差得让人心疼!咱们老百姓吃油条吃的是啥?吃的是烟火气,吃的是记忆里的踏实劲儿,现在这油条一咬下去,咋就感觉“空了”呢?
一、原料变了,底子就不行了
以前的油条,用的是石磨面粉,磨得细、筋道足,面团揉起来带黏性,炸出来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有嚼头。现在呢?机器磨的面粉,追求产量,磨得又细又白,但面筋含量低,一炸就塌,口感像“海绵”,咬两口就乏味了。
油也大不一样。老油条用的是猪油,香味醇厚,炸出来的油条透着“油香”,现在为了降低成本,全换成植物油,有的甚至用反复加热的油,越炸越腥,还有一股“哈喇味”。更气人的是,有些黑心商家加人造黄油,吃着油乎乎的,后劲大,吃完胃里堵得慌!
发面更讲究。过去用老面发酵,时间长、温度慢,面团自然膨胀,松软劲道。现在为了赶工,直接用膨松剂(小苏打、泡打粉),一发就快,但炸出来油条中空大、口感硬,像“气球”一样,没嚼头。
二、工艺偷懒,手艺活成了流水线
老油条师傅,手底下有“火候”。油温控制在180度左右,面团下锅后,用长筷子轻轻一挑,油条就“啪”地膨胀起来,外皮金黄酥脆,内里热乎软糯。现在的作坊,图省事,油温要么太高(炸糊了),要么太低(炸不透),要么直接用油条机,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油条像“塑料条”,咬一口没味道。
和面也变了。以前师傅揉面,手劲儿大,面团筋骨实,现在机器一搅,面团没劲,炸出来自然松散。更别提醒面这一步,过去要醒几个小时,让面筋松弛,现在醒10分钟就下锅,口感硬邦邦。
三、商业化一搞,啥都掺假
现在开油条店,图的就是快钱。一斤面粉能省就省,多加水,炸出来油条大,但空心多,成本低。添加剂更是横行:增白剂让面粉雪白雪白,防腐剂延长保质期,甜蜜素掩盖油的异味。吃一口,舌头麻麻的,喉咙发涩,越吃越没味儿。
有些商家为了“卖相”,在油里加香精,炸出来的油条香味浓,但一咬就是“化学味”。更狠的是,用地沟油反复炸,油条里油垢多,吃多了伤肝伤胃,咱老百姓哪敢多吃?
四、人心变了,油条也跟着变味
以前吃油条,是过日子。五分钱一根,配豆浆、粥,暖胃又实惠。现在生活好了,油条成了“零食”,商家为了迎合口味,搞什么“蜂蜜油条”、“芝士油条”,加糖加奶油,越吃越腻,还容易发胖。年轻人嫌传统油条“土”,商家只能跟风创新,结果越改越离谱。
再说说早餐摊。以前街角的油条摊,师傅手艺好,油条热乎、便宜,现在改成了连锁店,统一配方,统一包装,油条成了“标准化产品”,没了人情味儿。你问老板:“能多炸两分钟吗?”人家一句“流程规定”,气得你直跺脚。
五、咋办?咱得自己找“老味道”
别灰心!现在还有人坚守传统手艺。北京胡同里,上海弄堂口,总能看到老油条师傅,用石磨面粉、猪油,慢火炸出金黄油条,咬一口,外酥里嫩,满嘴香。想吃的话,得早起排队,但值!
自己在家做也行!找石磨面粉,发酵一夜,小火慢炸,虽然麻烦,但成就感满满。关键得用猪油,加点盐和糖,炸出来的油条,绝对比外面的好吃。
结语:油条吃的是啥?是记忆,是烟火,是人情味儿!现在这油条越吃越没味儿,不是它本身不好,而是快节奏的生活偷走了匠心。要是商家能少掺假,多花点心思,咱老百姓还是认这一口老味道!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