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失眠了。在我脑海里一直回荡着中午吃饭时和同事的交谈内容。
这个学期除了上音乐课外,我还上了六年级(12)班的品德与社会。由于这个学期才来到这所学校,我对学校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当我拿到自己的课程表时,办公室里的同事就跟我说,你上12班的课就得多动动脑子。我当时并不完全理解他这句话的含义,但也能感受得到我将要接受一个挑战。所以去他们班上课的时候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一次课,第二次课,头几个星期的课,他们表现得都还不错,只是看出有几个孩子个性有些强,我心里沾沾自喜,他们还挺乖的嘛。国庆之后,当我去参加培训十天回来,这孩子好像变了,在我的课堂上,他们变得放肆。有的孩子在课间十分钟跟另一个孩子起冲突,他们的冲突不会因为上课而终止,即使我已经进教室他们还是相互指手画脚的骂着对方,我劝了两分钟才把他们劝住。就这样,他们在我课堂上便肆无忌惮起来。有时候讲到一些知识点,有个个性很强的孩子突然站起起哄,这时班里的各个角落都会有附和他的孩子出现,为此我感到很头疼,我不断的反思。我将在学校教的几个班级进行对比,其他班都没有像他们这样。于是我想,这不一定完全是我的原因,那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他们凸显的个性,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好奇,我更想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这种个性形成的原因。我便从课堂上去捕捉一些踪迹,有一堂课班里的一个男生回答喜不喜欢打麻将这一行为的问题时,他说他很不喜欢麻将。我便问了原因,他再一次回答说,他爸爸很喜欢打麻将,妈妈也喜欢打麻将,结果两个人吵着就离婚了,现在爸爸也不管他。听得我心里难受极了,有时候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些表面现象,并不是他真的很调皮。很多时候是家庭的各种原因导致他们的三观走的不是特别的直。
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班的班主任恰好坐在我旁边,我便问她,这些孩子听她的吗?他说情况和我差不多,我们便针对这个班的孩子进行了一次深谈……她的一句话也恰好点醒了我,燕飞,从这些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对一个问题进行深深的思考,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管好他们,否则长大了便不可想象。是啊,她的这句话以及看到这些孩子的行为触动了我,作为一个老师,我要尽可能的去将这些孩子引导好。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应该将工作外的精力投放到家庭当中,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所有像我们一样的年轻父母们,多花点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