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一家公司,这两天其实有一点纠结。纠结是因为在这里有自己喜欢的,同时也有自己所抗拒的。
我想在一般的公司里,我们可能很少会见到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多次创业,之前做的也都还不错,现在自己出来,依然走在创业的路上。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半去到公司开始直播,播到八点半,然后再和自己的员工开一个多小时的复盘会,大概开到十点左右。在复盘会上亲自为员工点评,讲解,宣传自己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佩服他的,毕竟已经是一个五十多岁,放在之前算老年人了。
而且尽管这么久,可是从未见过他疲惫,总是热情满满。在面对他的时候,不管有什么抗拒,可是听过两三次的“洗脑”,就会被莫名其妙的有被吸引。
从他的言语、神态、动作中,我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他的热情,他的自信,他的信念以及使命感,并且有极其清晰的规划设计,而且对此深信不疑。他的状态完全符合我脑海中对于一个能成事的创业者的画像。
而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存在的隐形加班。上班时间是8点半到18点,但是老板直播,员工怎么可能不支持,而这个支持美其名曰学习培训,而且是强制学习加任务完成。那就意味着我在六点半到八点半这段时间也是属于公司,我要边看直播学习边完成任务边准备好要复盘的内容,而且要完成起床、洗漱、收拾、吃早饭、坐地铁去公司一系列操作。这一切在自愿的前提下是我能做到的。早起虽然是我所抗拒的,但是也是容易克服的。可是我做的不开心,我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是被教育被压榨。还有就是有时候的自信让我觉得近乎自恋,那些相信的人们近乎迷信!
我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甚至可以是潜移默化的被洗脑,但是不能接受这种强力洗脑。
今天再一次面临这种强烈的纠结,我甚至已经开始在看新的面试。但是另一位一起入职的同样对此深表抗拒的小伙伴,在听完今天的“洗脑”之后,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尽然开始决定努力一点,试一试。
这种纠结和小伙伴态度的转变让我开始去反思自己。我能够感受到,我的抗拒来源于我有被侵占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被侵占的时间和被侵占的观念,我也能够感受到这种感觉给我带来面对他和他的观念时的偏见,但是我不愿意放下,因为似乎心里还有一点东西,想要保持一个所谓智者的身份,一个没有被洗脑的旁观者。但是其实我没有意识到的是在这个时候我已经存在了另外的偏见:也就是我认为信任他和他的理念的人,都是失去了理智的人。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未必,当一个人觉得“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自己才是浊的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己才是醉的那个?也不得而知!因为没有一个局外人,没有一个旁观者。所以这个时候我决定跳出一个自我来作为旁观者,去试图审视这一切;
作为一个公司的经营者,他这样做是不是对公司负责?
作为一个公司的经营者,他这样做是不是对员工负责?
作为公司的一个员工,怎么样才是对公司负责?对职责负责?对自己负责?
我想:
对于公司的成长发展来讲,他必成的信念、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他是负责的。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长久的经营和稳定的发展也是员工发挥自己能力和实现价值的保障,而且这些内容确实会帮助员工短时间内获得快速成长,不负责任的地方也有,在于矫枉过正和强制学习,毕竟这不是合约之内的内容,但是相较于前面的,我想这个似乎可以暂时先放下。
对于员工来讲,让公司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价值观建立联系是必要的,围绕价值观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才是对公司和对自己的负责。
当然我也要真实的听到内在的价值观的声音:我是不是真的抗拒到不愿改变,甚至是不能改变?愿意改变所带来的后果是不是比抗拒更糟糕?这个时候,答案似乎都是否定的。
那既然如此,我也决定开始去转变态度,放下别人都是被洗脑的偏见,用一种尽量客观,甚至是积极的态度去尝试接受并执行这一切,那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结果。
不喜欢很多时候是一种偏见,当我们能够理清这种偏见,尝试开始向我们曾经不喜欢的人、事、物学习的时候,或许这已经就是成长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