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妈妈在节流方面所做的各种省钱窍门,但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归根到底还是要想着如何开源。妈妈生活的城市是三线城市,经济不是很发达,交通不便利,很多家庭都是依靠年轻人出去打工然后寄钱回来生活的。我妈妈是怎样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增加收入呢?下面我讲一下她的开源方法:
二、该出手时就出手,投资理财有妙方
别看妈妈平时在生活上节俭,但在投资方面却是挺有眼光的,看准了就出手,毫不犹豫。20年前,因为单位改制,我们所住的土地被征用,作为补偿,给每个职工分配了一块土地建房子,用于自住。当时家里特别穷,我爸刚去世没几年,我们五兄妹中还有三兄妹在读书,单位改制正处于连工资都发不出的边缘。当时摆在妈妈的面前有两条路, 一是自己筹钱建房子,建完房子可以出租;二是把土地卖了,一下子赚个十几万,自己租单位提供的平房住。很多人劝我妈,卖了好,你家孩子要用钱,你一个人也可以不那么辛苦,靠这点钱熬多几年就可以领退休金了。但我妈果断地选择了第一条路:自己建房。因为她算准了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住房会越来越紧张,而我们分得的土地附近听说正在规划建一所实验学校(小学初中合在一起的那种),在这个地段建房,出租肯定不用愁。
她是怎么筹钱建房的呢?一是向亲友借钱(无息)。当时的社会风气,大家还是比较热心的,见我们家里穷,也没怎么提利息的事,所以都是无息借款。二是向银行贷款(小额那种),当时请一个熟人作了信用担保,低息,约定5年内还清。三是向单位申请了一笔借款。因为当时单位见我们家里困难,特意允许我们向单位借款,还款就从我妈的工资里面扣。
当时,为了省钱,妈妈很多时候是自己动手,如自己采购装修材料,自己粉刷内墙,自己清理施工废料(当时因为请人清理的话就得另外给钱)。建房子期间,她瘦了十几斤。就这样,半年后,一幢两层高的楼房建起来了,二楼自住,一楼前面是约60平方米的铺位,后面是厨房和卫生间,方便租房使用。一楼和二楼之间还有一个夹层,也可以出租。建好不久,很快就租出去了。房租就用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再加上妈妈和两个已工作的姐姐拼命还钱,三年后,我们的负债全部还清了。
过了几年,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大为好转。房租收入渐长,我们几个也相继续毕业,找到了工作。但妈妈并没有铺张浪费,而是把剩余的钱都存了起来。第一次建房之后的第十年,妈妈不顾我们的反对,坚持再次在原来楼房的基础上加建房子。当时的我们,认为生活已经比较宽裕,没必要再这样把辛苦攒来的钱再来盖房,而她应该安享晚年,不应该再这样操劳。但妈妈没这样做,她认为房地产正是方兴未艾(当时是2000年左右),应该追加投资,建更多的房子出租出去。后来,她用攒下的积蓄、银行的贷款和我们几兄妹的资助,再次加建了两层。每一层都分隔成南、北两套,每套面积不大,约65平方米,一厅三房,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由于附近有学校、汽车客运站,人来人往,所以这样的房型很好出租,价格也相对便宜。房客多半是从乡镇出来陪小孩子读书的农村人家,拖儿带女的,对这种一厅多房的小房子很喜欢。还有一些年轻的老师,还没结婚,就几个人合租一套。铺面出租做生意的也是主要针对小孩的生意,如练书法和辅导作业的。现在每个月所有的房租加起来约3000多元。
同时,妈妈的退休金也年年渐长(托了国家和党的福),现在每个月约2000多元。再加上我们平时给她的零花钱,她一个月下来的收入也有5000元多了。她把钱都存起来,放到存银行定期,其他的基本不碰,算是保守稳健型的。她现在经常出去跳跳舞、唱唱歌,时不时还出去旅游一次,长长眼界。妈妈凭借她的努力,终于过上了比较滋润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