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差异化
――养生的最高境界
――融各种养生之法,通各种养生之道,晓各阶段养生之适。
亚健康的真正含义很多人不懂,身体状况达到哪一个阶段?自己不知,别人更不知。今天学习营养、明天学习中医、后天了解西医。每学习一项看似都对自己带来益处。
西医治疗、膳食补充、中医调理、刮痧、按摩等对身体只有好没有坏,但何时何阶段需要何种方式用于自己,只有苦苦探索,身体力行艰难前行。这真是应验了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
但如何成为养生“高手”,正如武林各门派中的高手。各式各样的养生也形同各武林门派,各有各高招,各有各特点。
正如前一段我建立个爱中医群,邀请“各派”爱健康朋友入群,有个朋友说:“不会吃饭,一切都免谈吧亲!民以食为天!有身体问题的不懂药理不懂体质辩证能吃明白中药吗?食物才是激发人体自愈,提高免疫力的最基础的营养!”
你很年轻所以身体的不适还未骚扰到。更没听中医课,也不懂中医知识就枉下结论,这就是偏激。有了一定年纪的就较喜欢中医,因身体需要症治和调理。
学营养的不了解中医,中医也不完全了解营养学,西医不了解中医的……。没有一方神仙一统养生天下,高度、广度、学识不够。
我也是因身体原因开始关注养生健康,年轻时在办公室看见师傅们在讨论中成药,我嗤之以鼻。因那时的身体我虽有状态却浑然不知,到了一定年龄积累了“病症”,才开始关注自己健康。
从无到有,养生的“十八般”武艺都略知一二。不能说高度融合、高度结合,但各阶段学习亲身体验,总结了不少经验。
人从生老病死都是一个个阶段走过来的,那么养生也是跟随着生长阶段一步步实施,是按照年龄和身体的不同阶段来选择各养生方式。
对于年轻人来说,了解健康知识,灌输健康理念,了解自己身体阶段应注重哪些。那么营养学知识容易接受。对于身体已经有了部分病症,需要调理和调养,会较接受中医学。对于身体已有疾病或急病的,比较接受西医的治疗,快速解决病痛。
如果未治愈就要走上求医的慢慢长路,中医、营养、保健等等也许都会尝试。
我设想一下,如果养生、治病、营养、保健能高度融合,有个类似的“全科”医生,适时地对身体的不同阶段应选用和结合,那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现实也是有这样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国民健康的重要性了。去年我去学习考证“健康管理师”就是这个举措。但去学习的学员虽从事健康的较多,但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层次结构和学识水平,看似几个月的培训却无法达到真正的健康管理。
从健康管理的内容涵盖医学、中医、营养学、运动学、护理学,有的虽拿的证书,其实是“不合格”的健康管理师。也无法在社会上指导他人,很多人也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了解了健康的各学科,结合起来对健康进行管理。健康管理那是一个多大的领域,但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管理较专业了些。
但已有了疾病需要不同阶段不同方式,这样更快地调理好身体。所以学习有用的,为我所用,求同存异,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