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横空出世
上一讲我们说到,李显复辟以后,他的皇后韦皇后先后除掉了神龙政变当中的功臣集团,以及太子李重俊,解决掉了自己前进路上的两块绊脚石。但韦皇后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像武则天一样,成为女皇帝。而现在坐在皇帝位置上的是她的老公李显,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梦想,韦皇后对李显下手了。
公元710年六月,韦皇后将自己和李显患难多年的夫妻感情抛之脑后,伙同女儿安乐公主等人,在李显的食物里面下毒,把他毒死。因为直到这个时候,安乐公主还是非常执著的想要成为皇位继承人,她觉得母后临朝之后,就会破例立自己为皇太女,这样以后自己也可以做皇帝了。所以我们再一次看到,在最高权力的争夺中,亲情与爱情的不堪一击。
李显去世以后,韦后先是秘不发丧,在朝廷内外的各个重要岗位上安排上自己的人,主要就是委派韦氏家族的男性了。随后,李显的第四个儿子李重茂登上帝位,史称为唐殇帝,韦氏以皇太后的身份掌权。
李显和韦氏一共生下一子四女,他们唯一的儿子就是早早死去的老二李重润。现在这个老四李重茂,不是韦氏所生,两人也并没有太多的亲情可言。
我们看这段历史时期中,韦太后和李重茂的关系,简直太像当初武则天和李旦的关系了,都是权势熏天的皇太后和傀儡皇帝的模式,所以我们可以想到,韦太后的下一步行动,一定是要除掉李重茂,自己做女皇。从李显二度登基,韦氏膨胀欲望,一直到现在,韦氏以太后身份掌权,有两个关键人物我们一直没有提到,那就是我们上一讲介绍的,当时政局四股重要力量之一,李旦和太平公主。
等到唐殇帝李重茂登基的时候,韦氏和李旦、太平公主等人的关系一定是非常紧张的,为什么,因为谁都知道,韦氏很有可能除掉小皇帝自己做女皇,而作为李氏重要宗亲,李旦和太平公主为了维护李唐江山,也为了他们自己,一定会阻止韦氏。在这个背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登场了,他就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
当时韦氏已经是手握重权,而且在朝廷内外的重要位置上都安插上了自己的人,所以想要通过常规手段扳倒韦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等于说当时李隆基只有一条路可以选,发动政变。李隆基曾目睹了诛杀张氏兄弟、扳倒武则天的神龙政变,他很可能从中汲取了一些经验,他也是寻找了一些盟友,当时他找到了太平公主的儿子,等于是他的表弟,名字叫做薛崇简,另外他还找到了另外几个大臣,包括钟绍京、刘幽求等人。
我们总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李隆基也是这样,他在确定好盟友之后,就去寻求军队的帮助,但其实在这件事儿上,他没花太大功夫,因为早在很久之前,李隆基就有意识的和禁军将士们拉近关系,而就在李隆基思考如何策反禁军的时候,韦氏家族给他送了一个助攻。我们之前不是说,韦太后任命韦氏家族的男性到各个重要岗位上去吗。当时韦太后也任命了两个人去做禁军首领,但是这两个人属于直接空降到军队当中,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他们就多次鞭打惩罚底层将士,这么一来二去,非但没有树立起权威,反而拉了很多仇恨。李隆基最后就是利用禁军将士的这种不满情绪,拉拢他们入伙。
现在盟友也有了,军队也有了,但就在政变即将开始的这个节骨眼儿上,出岔子了。我们说李隆基找的盟友当中,有个人叫钟绍京,他临阵后悔了,不想跟李隆基一起干这件事,甚至把门关起来,连李隆基的面都不想见。有句话叫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就在钟绍京临阵脱逃的时候,他的妻子站出来,跟他说了一番话,她说,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得免乎。意思是你都跟李隆基他们谋划政变谋划好久了,现在政变要开始你说你不参加,你觉得你能撤的出去吗,能脱得了干系吗。听完妻子的劝告,钟绍京才重新加入进来。
这次政变正式推进起来之后,还是很顺利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先后被杀。但是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政变,得和大家强调一点,政治斗争从来都是相当残酷的,以这次政变为例,被李隆基一派杀死的不仅有韦后和安乐公主,还有韦氏家族当中的其他人,甚至还有襁褓之中的小孩,甚至还有受到韦后重用的一批普通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
在这次政变过程中,还要和大家提两个人,一个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一个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咱们先说第一个,上官婉儿由于上官仪事件被没入宫中,成了奴婢,后来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开始处理一些政务,接触权力。等到李显复辟以后,上官婉儿升级成为昭仪。我们之前介绍过,当时政治环境极其复杂,派系林立,那么最终,上官婉儿是选择和韦后,以及武氏家族站在一边。但是没多久,就有人劝她,说武则天已经死了,韦后和武三思这些人是必败的,你跟他们走到一起,那是自取灭亡。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听。等到太子李重俊造反的时候,明确提出纲领口号,说要杀死上官婉儿,这才引起了上官婉儿的恐惧。等到李显死了以后,上官婉儿就帮了李氏宗亲一把,她起早诏书,想要让李旦辅政。最后她也是拿出这封诏书的底稿,向李隆基求情,希望他能饶自己一命,但李隆基没有同意,还是将其处死。
第二个,李旦,他也没好到哪去,实际上这次政变的全过程,李旦压根儿就没参与,他甚至一丁点消息都不知道。李隆基在准备发动政变的时候,有人就问他,说这么大的事情,要不要跟你父亲说一声。结果李隆基回答,说不用,不用跟我爸说,因为假如跟他说了,他同意政变,那就是让他也参与到这么危险的事情当中,如果失败,他也有重罪。假如跟他说了,他不同意,那更糟糕了,那就坏了咱们的大事。所以等到政变成功,李隆基等人拥立李旦复辟的时候,李旦肯定是疑惑、后怕对吧。但是当他走出家门,面对儿子李隆基的时候,他说,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李唐江山能保下来,全是你的功劳啊。
那大家可以想象,李旦这个皇帝,他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实际上真正说的算的人是这次政变的头号功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所以等李旦复辟以后,和大臣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经常说两句话,尝与太平议否,与三郎议否,如果他们都同意的话,那你们就去实施吧。
且不说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李隆基,光说太平公主,她的权势那真是要大到没边儿了。当时太平公主所食的封户达到一万户,三个儿子全部封王。而且朝中的人事任免等重大事情,全在她的一句话,以至于《资治通鉴》说她,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对她趋炎附势的人那是数不胜数。
当共同的敌人消失,昔日的盟友就要互相争斗了,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之间,也不例外。而关于这两个人之间的政治斗争,我们就放到下一讲再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