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第七单元。这个单元的四篇童话故事都指向一个主题——“改变”。今天学的《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了个有趣的故事。
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一样耷拉着。他在路上散步的时候遇到小兔子,小兔子问他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还说他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
又遇到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他们都说他的耳朵。这时,大象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这是大象改变的第一步。
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竖起来,结果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这是改变的后果。
最后,大象又把耳朵耷拉下来了,这样小虫子就飞不进去了,于是大象说了这句话:“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课上让小朋友猜猜大象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出这句话,一个孩子说:“自豪的语气。”还有一个孩子说:“平静的语气。”都有道理,我比较偏于平静地说出这句话。当改变后的大象过得并不如意的时候,做回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内心平静、笃定。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大象说的这句话,我在课堂上同步读了绘本《小绿狼》。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叫哈瓦尔的小绿狼,想跟一群小灰狼一起玩,却因自己的肤色不同而被嘲笑的故事。
小绿狼为了能跟他们一起玩,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变成灰色,买灰色衣服,抹柴灰,刷灰色油漆,都没成功。
后来遇到一位仙女,懂得魔法的仙女也帮不了他。最后小绿狼决定做回自己,不再变来变去。
这两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同样的主题:勇敢地做自己。
儿童阅读专家王林博士在绘本封底的导读说得特别好,我读了一部分给小朋友们听,不知道他们现在能听懂多少,就当是播下一粒种子吧。
勇敢地做你自己
王林(儿童阅读专家)
“大灰狼,大灰狼“”,人们都习惯这么叫,可见狼一般都是灰色的。当一只绿色的小狼出现在一群小灰狼中时,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被嘲笑?被驱逐?被咬噬?被排挤?······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在《小绿狼》这本图画书中的那只绿狼,遭遇的还算是最轻的一种——被嘲笑。
嘲笑虽无关性命,却涉及自信。在伙伴们的起哄声中,小绿狼发誓要改变自己。他先是穿上灰色的衣服,却不小心露出了绿色的尾巴;再是抹上灰色的柴灰,却被大雨浇回了“真面目”;然后又涂上灰色的油漆,却被太阳晒得够呛。
懂得魔法的小仙女也不能帮助小绿狼,在接连把他变成金鱼和小鸟后,小绿狼还是决定做回本来的自己——就像它最后宣称的一样:“是的,我就是一只绿色的狼。不过,那又怎么样呢?”
这是多么重要的宣称!表明小绿狼已经认同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这本图画书是一个关于认识自我的寓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思想上。他虽然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但并不妨碍他拥有独立的思考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会不停地面临角色定位的问题,一些人终其一生,仍然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有借助药物和酒精逃避现实,或者在偶像崇拜中映射出自我。很多人在成年后患有厌弃自己、交际障碍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疾病,大都是由于角色定位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看上去容易,实则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来定位自己。你的长相、性格、语言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当然重要,但同时又是自负的同义词;相信自己,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其实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方面。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刻着的永恒隽语,这本图画书用童话向孩子传达“我的特征即我”的观念,显得巧妙而不露痕迹。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像一粒种子,悄悄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直至根深叶茂。
这本书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读,那些嘲笑绿狼的灰狼们,你们为什么就认定狼只有灰色的呢?你们为什么就不能接纳一个和你们颜色不同的伙伴呢?
反观人类自身,是否就比那些灰狼更清醒呢?人类的多少悲剧就是以“我族”为中心,无法接纳其他人(族类)而产生的?布鲁诺身上的熊熊烈火,两次残酷的世界大战,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都与此有重要关系。
在遭遇生命中的黑暗时,认识自我是黑暗中的一盏灯。在遭遇社会的黑暗时,集体宽容是黑暗中的一盏灯。这样的灯亮多了,人类的个体和群体就有了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