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本书《东京八平米》,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宝藏小书,“滚石”般生活的作者为我打开了观察世界、体验世界新的窗子。打算一点一点慢慢品读。
作者离异,单身,自由撰稿,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做过很多职业。不以收入为目标,把满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当做最优先的选项。为了便于看展,听音乐会,宁肯住得小一点,也要离文化活动的中心近一点。压缩可以压缩的,哪怕是一些空间;牺牲可以牺牲的,哪怕是一些便利,让付出、收入和支出刚好匹配。因为消费得不多,所以不需要为了挣钱而太过努力,使自己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空,这是“量出为入”吧。并且,看似牺牲的东西,却换作新的机缘,促动着更多的连接。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这是我最敬佩当代年轻人的地方,当我辈在外界的动荡中与内在的挣扎中固守着脆弱的平衡,勉力维系着一个工作,一个家庭之时,他们已经通透地、潇洒地、勇敢地做了切割,听从内心的召唤,按照喜欢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八平米”空间,重新投入大千世界。
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自由、独立、舒适、精神的富足(看展,看电影,徜徉于午夜都市,在洗衣店泡汤馆与人邂逅聊天,一个人说走就走去一个不在旅行计划的地方)。
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往后排,多了大了反是累赘:收入、工作、房子,装点身体发肤的东西。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样便可被满足,所以不追求过多。内含缩减为“八平米”,外延扩大了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