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书,它让我在巨大震撼中陷入沉思,也让我在情绪的天平上摇摆不定,它讲述了一个战争中完结了的真实故事,但由这个故事发起的讨论却又成了一个永不完结的故事!
这本书的名字叫《宽恕》,作者是〔奥〕西蒙•维森塔尔,他是一个二战期间蹲过13座纳粹集中营、有89名亲人被纳粹害死的犹太人;同时,他也是不多的幸存者,是一个战后不知疲倦收集纳粹罪行的“纳粹猎人”。
作者通过这本书讲述了自己在集中营里的亲身经历,重点描述了他在随时都会失去生命的没有安全和任何尊严的集中营里,与一个在生命最后一刻陷入无限痛苦和懊悔中的德国纳粹士兵之间的一次见面。这次特殊的见面,引发了战争罪恶实施者同受害者之间关于忏悔和宽恕的伦理碰撞和讨论。
作者在面对垂死的纳粹士兵的忏悔时,选择了沉默和走开,因为他在当时的环境中,无法做到宽恕和表达宽恕,但他却在长久的战后余生中不停地在反思自己那次的选择。于是他向所有看到他故事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处在他当时的位置,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曾引起无数神学家、政治领袖、道德领袖和作家们的广泛讨论,最新一版的《宽恕》,就是作者经历的故事和32位讨论者讨论文章的集合。
实际上,这些讨论直到现在还在进行,大家的分析都很深刻,但观点无非有这么几种:
一是应该宽恕;二是不可宽恕;三是保持沉默;四是跳出讨论本身,要么认为是纯个人的自由,要么认为不是人该管的而是需要上帝和神决定的事,等等。
无论哪种观点,都代表了一定的宗教、民族、政治、道德立场和个人的价值取向,从各自的角度看都有道理。
当我看完这本书,我被那段黑暗的历史和人类自己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所震撼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那个故事,是对人类自身教训和自我反思的持续呼唤,而那些不同人物之间持续不断的大讨论,已经超越了讨论内容本身,已经化作人类社会前进道路上延绵不绝的对良知、平等和尊严的呐喊与警示。这也许才是作者在几十年前抛出问题、发起讨论的真实目的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心中可以不再有仇恨,但必须有过真诚的忏悔和补悔,有过因爱而生的宽恕与包容!毕竟,人类不能永远活在仇恨当中,只有用爱来支撑我们前行,未来才能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