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来看看电影版《祈祷落幕时》的豆瓣评分:
个人感觉,能上这个分数的电影,那一定是翻拍的非常好的一部电影。刚好看完小说,立刻把电影也刷了一遍。不知道是不是期望过高,影版并没有给我带来非常大的惊喜,接下来是关于小说和电影的完全剧透。 读完整本小说,其实感觉还好,评分属于中间部分,很多豆瓣网友表示看哭了,看完小说版,有点点触动,可是没有哭,也没有湿了眼眶,本以为立刻刷一遍电影会哭,结果反而让我对故事内容有了其他的想法,可能我是个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吧。
书版和影版,我更喜欢书版的节奏,慢慢的向读者一点一点的牵线下一步的情节,读者跟着好奇,跟着思考,为里面的人物角色所动容。影版的节奏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呢?最近刚好有稍微看了一点泰剧《吹落的树叶》,熟悉泰剧的人应该都知道,泰剧的情节进展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缓慢,镜头可能在男女主角之间的脸部晃动几遍,没有台词;然后男女主角的眼神来回晃动几遍,还是没有台词;好不容易开始要说台词了,女主/男主忽然欲言又止不说了。
而影版的《祈祷落幕时》,仅仅只是开头,就已经涉及到了书版70%才出现的线索。根据kindle的显示,这本小说的阅读时间大概是4h27min,影版需要在2个小时里面讲完4个半小时的内容,影版做到了,没有多余的内容,情节安排得当,即使不是小说原著党,也完全不妨碍情节的理解,这可能是电影高分的原因之一。
-02-
为什么不喜欢影版?
可能是小说党才会有的感觉吧,为了电影版能呈现出完整的剧情,首先是台词非常简洁,演员动作干净利索,反而让我觉得少了一些味道。导演选择十几年前和十几年后的来回穿插叙述方式,新人物接连出场,而戏份可能不超过5分钟,只是为了和观众说,有这么一个人物角色来推动下一步故事情节的发展。
所有的线索,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情节,就好像走过场一样,一幕幕的接连出现在眼前,我觉得根本没有时间思考,也不需要思考,只要牢牢记住导演要我们记住的每一个镜头就够了。 就像加贺想起博美之前和他说过的话,画面一转就是博美说她堕过胎,没有任何铺垫,就是来的这么突然,而且重点是,好像这部分台词就2句话?然后又立刻切回现实。
假如没有看过小说,我可能会理不清那些配角是在做什么,镜头切换实在是太快了,认清角色全靠画面注释。不过前面的内容都不影响这个故事,点睛之笔是浅居博美和浅居忠雄这段感人肺腑的父女情,然后牵引出母亲对加贺卑微的爱。
假如是拍成日剧,而不是电影,会更符合内心的期待吧。
-03-
谈谈故事情节:
本来是当地拥有一家杂货店的小老板,谈不上富甲一方,至少温饱没有问题。因为娶了一个不合适的老婆,落魄到带着女儿连夜背债逃亡。看的让人十分后怕,心里又多了一分不想结婚的念头。走投无路的浅居忠雄打算自杀,把浅居博美丢给社会照顾,谁知突发意外,浅居博美错手杀了一个人渣败类,浅居忠雄顺水推舟顶着另一个人的名字开始新生活,接受了极少人愿意做的核辐射工作。浅居博美成为浅居忠雄活下去的唯一念想。浅居忠雄永远的死了,没有未来,只有浅居博美。
为了维持这段见不得光的父女情,为了浅居博美的未来,浅居忠雄不得不杀害两个无辜的人,以保证这个秘密会永远埋在土里。浅居忠雄真的累了,经历着这样的人生,他也完全无欲无求,买下了流浪汉的住处,打算熊熊燃烧后了结一切。这个做法其实很不理智,看的很不舒服。既然选择了结生命,为什么不直接自首,把所有的事情都归结到自己身上呢?这样警察也不会查到浅居博美身上去,只会在浅居忠雄那里了结。浅居忠雄完全可以说:“因为看到浅居博美遇到危险,情急之下错手把那个人渣杀害了?”后面两个确实是浅居忠雄杀的,只不过是实话实说。
第二个不舒服的地方是浅居博美亲手掐死浅居忠雄,真的,所有的感动瞬间崩塌,这是在干什么?虽然人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理智,可就觉得,很无语吧。
这个故事告诉读者观众,一定不能凑合结婚,后果太可怕了呀!
公众号:姚先生快乐进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