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二十二》是一部真实纪录中国仅存的二十二位“慰安妇”老人的生活的影片。影片以一位“慰安妇”老人离世的追悼会作为开头,陆续介绍了所有仅存的二十二位老人,其中,导演根据老人们身体健康状况、表达能力和个人经历,重点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的4位幸存者,分别讲述她们的经历。纪录片的最后镜头又重新切回了刚刚离世的那位老人,村里的一群男人将老人的棺材入土为安的场景。
影片中一位致力于帮助“慰安妇”讨回公道的人说,“慰安妇”是日本人提出的说法,而实际应该被称为“被日本人抓去被迫称为慰安妇的受害者”,个人觉得这个说法确实更加妥当。在这仅存的二十二位“慰安妇”中,她们的生活现状也各不相同,有的老人生活无忧,四世同堂,而有的则孤家寡人,只得在养老院里清苦度日。但同样的是,时过境迁,老人们都不愿和自己的子女提起这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面对采访的镜头她们流着泪水表示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不想说了,说了心里不舒服。让暮年的她们再去回忆描述往日所受的那些侮辱,就好像一个用尽半生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现在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受伤过程,它重新一点点剖开。看着一位位发鬓斑白,满脸褶皱的老人,佝偻着身子慢动作已经有些迟缓的老人们,我的心里早已被辛酸悲悯的情绪浸满。
影片中的一位老人对记者说:“自己老了没有用了,怕活长了连累子女。”说完之后满眼落寞,这个细节深深的触碰到了我的内心。这些老人因为自己曾经被抓去做了慰安妇,不仅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还一生之中默默承受了数不清的议论蜚语。除此之外,影片中一位老人在做慰安妇期间与日本人所生的儿子,因为身份原因,年仅70单身至今,与自己的老母相依为命。采访的记者半开玩笑的问那个儿子:“某某不是答应在日本帮你找个老婆吗?”只见他拿起手中的烟深深吸了一口,再无奈的吐出几个烟圈说:“笑话。”
当时我在想:孩子本是无辜的啊,他做错了什么呢,却要一生背负着这个沉重的身份,接受孤独到老的“惩罚”,而真正做错事应当接受惩罚的人却相安无事,甚至不敢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
看完纪录片,我的内心第一次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种感觉是无论历史课本抑或是抗日剧无法企及的程度。当历史不再是一纸黑字干枯乏味的印在书本上,而是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用声音、神情去讲述的时候,我才真正意义上懂得了为什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是多么的现实与残忍。
纪录片中许多人自愿的想要帮他们讨回应得的道歉,还有一位日本留学生自发的关照这些阿婆们,希望将她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就连这部片的导演也差一点为了筹款拍摄卖掉自家的房产,演员张歆艺在得知导演的困难后无偿捐助了100万人民币以资助拍摄。而我又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说来惭愧,对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一直以来我是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算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期也不会停下自己赴日采购护肤品和服装的脚步。而我爸,,却有着满满一腔热血爱国之情。不仅在讲中国在世界所处的局势时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遇到中日钓鱼岛争端、中韩“萨德”事件之时,抵制日货,抵制韩剧韩星。我以前总觉得她又些过分激进,社会总是要发展的,如果总纠缠着历史恩怨不放,势必最终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可当我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渐渐开始有些理解我妈的做法,也懂得了面对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日本侵华历史,为何要一再的重申强调“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即使以我微薄的力量无法对那些不幸的“慰安妇”产生什么实质的帮助,但至少我可以在心中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并通过我的口告诉我的儿女们,代代相传。因为有些历史,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尤其是那些没有被做错了的人和国家正视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以为,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强大,想要真正的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不仅要发展经济壮大国家实力,更要有直面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的勇气,这样才可以真正立足于世界之林。
另外,拍摄本片的导演郭柯也承诺会将片酬收益也会回到“慰安妇”老人身上,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对“慰安妇”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所以,每有一个人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就为这些“慰安妇”的被害者老人们做了自己的一点贡献,这样想来,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我们也为她们尽了一点自己的力量,心情不免舒畅了许多。
因为,我们虽然有幸生在一个和平美好的时代,却不能也不应该忘却那些黑暗悲辱的历史。而且我们要带着沉重的历史,使中国不断的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