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看了《我是谁,或什么》这本书,我还不会有这么强烈的虚无感。这书无用又无聊,但这无用是显而易见的。明知无用而写之,还发出来,可见作者兴许是在找同伴吧。
这本书充满了想象力,你可以不相信他说的话,但是你随着他的文字去想,去想象,就会升腾起一股XXX(此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总之,这种无用之书,看似无用至极,不知所云,读之怕是在浪费时间,反而,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信息量大,发展迅速,人人都想往上走,迭代加速自己这个处理器,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得成功。但,再科学的方法也是特定的方法,不够灵活多变。坚持科学的方法时间长了,也会难免无聊,空虚。在这个时候,你看看这本书,就会在空虚中生出更加虚无之感。诶~,但这种虚无是包罗万象的,是充满想象力的。纵然我们知道自己啥都不是,看到的听到的都不见得是世界的全貌,自己长什么样也是靠镜子,照相机告诉我们,特别是在与旁人没有特别强烈的情感纽带之时,就更易生发XX之感(不好形容);但是,此时往往会回归想象最丰富的时刻,你大可以听歌,画画(随便画点什么),泡脚,然后(¦3[▓▓]。
不过我今晚怕是又睡不着了。我在想古人睡前都想些什么,大好的前途,心爱之人,父母朋友,也就这些了吧。人们睡前总要给自己一点信念(许诺美好的事情会实现)或者虔诚地相信明天会更好,才能睡得更安稳。可我总觉得这样不解决实际问题,无非是给自己打安慰剂罢了,可安慰剂打时间长了会误认为是真的,那不就成了自我催眠了么。
我宁可什么美梦都不做。习惯这种虚无感,也为死前的心态提早做个准备,挺好的。
(对不起,又开始吐槽了)人人都希望把自己喜欢的一面呈现出来,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今天写这个,就是为了把我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好坏你们自己评价吧)。算是对这本书作者的致敬。
一颗无聊的彩蛋:
写了一首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诗的诗。
《当我知道一切都是虚无之后》
我没有任何想法
不停地听歌,来充斥我的脑子
还画下了一些茫然无措的小人
然后,我看向镜子
凌厉而无神的双眼
我准备洗洗睡了
(没有就没有吧)
希望大家(失眠的和不失眠的)都能睡个好觉。我还在想,今天圣诞,我会不会梦到耶稣呢(然后就被舍友笑了)。
PS: 回看自己写的文,也没有那么羞耻,反而觉得一气呵成呢(有点自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