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始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是有过规划的,用onenote记录将书分类:
“正在读”、“已读”和“书单”。
“书单”——我在看公众号推送或者简书上一些的分享后让我感兴趣的书,作为以后读书的to do list,直接把全文贴进来,记录为什么当时想要读这本书,或者是别人整理的要点,作为我自己读书的替代,可以快速使用书中的想法;
“正在读”——正在读的书,可能是实体书,可能是网易蜗牛阅读,只记录书名,作为输出的to do list
“已读”——已经读完的书,这页记录了我的读书笔记,供以后翻看。
当我读书的时候,我希望能毫无遗漏地吸收作者的每一个观点,哪怕我感兴趣,也要读到,并作为我读书笔记的一部分,一旦有其他人感兴趣呢?
后来我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般来说,我是不喜欢HowToDo这类书的,大概是唬人畅销书太多了,让我对这类书有了抵触的心理,但是这本书的思想是“不是所有书都必须读完”,一下子戳中了我,便决定打开这本书。
当你读完一本书,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实际上,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个场景:跟朋友分享读过的书,一定会提到这本书讲了什么,特点是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作者也有提到:
漫无目的地与人说话时,虽然说的内容是支离破碎的,但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会不断得到整理,思维也会逐渐清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算是最常见的思想输出。
那么,是不是只有到与人交流的时候再想这些问题呢?不是的,当你开始读一本书,尤其是读到触动你的点,就会有与人分享的冲动,我自己就是这样,那么这时,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让你记录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作者将读书分为了5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并提倡将这5个步骤中所有信息都记入同一本笔记,作者将这种方法称为“信息一元化”,这个概念在他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有详解,本书简介了“信息一元化”的优点:
1简单易懂,人人都能做到
2更容易坚持
3自由度高,可自行设计
4信息“存在”于同一个地方
5直接记录、参考,不易混淆
6因为“杂乱无章",所以更便于活用
一句话概括,就是“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
而笔记本一元化的技巧就是:
1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2按时间顺序书写
3附上日期
4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5可以粘貼
作者非常重视“购书清单”这件事,理由有二: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和 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虽然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在人们只能去书店买书的年代提出的,但是其实在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清楚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并且记录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
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并指出这不是语文考试,没有必要去拼命思考“笔者想要传达什么”,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了。(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语文考试”这个反例非常的生动。)
因此读书的时候要做记号,读完了要做笔记,他认为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并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2013年8月5日,我读了《xxxx》。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看上去优秀的读书笔记,但是正是这句话的存在,让这次读书成了一次看得见的体验。
他还引用了法国文学家鹿岛茂的话“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作者介绍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把“摘抄”比作鱼肉,“评论”比作葱。“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
在写评论时,作者的建议是
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么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
同时指出书写这一动作,也有整理自己想法的含义。并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
读完冒险题材的纪实文学以后,就会想在读书笔记里写上“这个人真厉害"。你拿起笔时,会想到“等一下,不写上这个人是哪里厉害、为什么厉害的话,下次再读到这句话时会看不懂吧",于是
你会这样写:“作者的体力和精神承受力都太强了。普通人在失明后一定会感到绝望,就算他比一般人强壮,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难生还。为什么作者可以如此坚强?”
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用了作者的方法,记录了如上的读书笔记,但是像如何购书、如何做记号、如果做记录,我都有自己的方法,并且认为作者的方法对我并不适用,所以只是略读,只是了解他的想法,却并不会进行记录和学习。而在书的最后,作者提出的“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和附录“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工具”也只读个小标题,便匆匆翻过。因为是用网易蜗牛进行阅读,所以能看到这本书今天只用了半个小时便读完,然后用了一个小时进行整理和完成笔记,自觉效果明显,并且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