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雄安)对比日本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日本是一个让我们心情复杂的邻国。

抛开民族感情不说,我们看一下日本的教育,有很多方面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1培养孩子自主能力

我在日本福冈时,刚好遇到日本孩子中午放学。福冈的大街小巷,孩子们都是自己背着大大的书包走回家的。当时正在下雨,我们看到一个大约6、7岁的孩子在春寒中穿着短裤,背着有雨披保护的书包,没有打伞,冒着春天的小雨往家赶。

导游告诉我们,日本的小学要求孩子自己步行上下学,路远的会有校车负责接送,就是不允许父母接送孩子。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接送孩子时,也绝对不允许替孩子拿书包。当我们问到孩子安全问题如何保证时,日本导游骄傲的说:你认真看——日本人的窗户上没有一家安防盗护栏的。在日本,就是深夜出门也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在中国,深夜出门也不必担心安全问题,但我们每家都要安上防盗门,孩子们也总是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觉得安全有时在人心里,只有人与人彼此信任了,才能“天下无贼”。

日本孩子的书包也很有特色,价格昂贵,大约合人名币2000元左右。据说每个书包有自动定位系统,地震时可以放挡在头上保护安全;落水后可以当救生圈用。这些小细节可以看出日本人在孩子身上有多么用心!

2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

在日本,奶的价格比水便宜。900ML的罐装牛奶,只要日币100元(约人民币5元),最贵的不过238(约人民币14元);相较于当地动辄15元一瓶的矿泉水,真算是便宜。

导游告诉我们:在二战以后,日本政府为了改变大多数人对日本人的印象“身材矮小”,便提出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从一年级至初三年级的孩子,每人每天课间都会给免费提供一杯新鲜牛奶。超市出售的牛奶也都有政府的补贴,便宜的价格让日本人在选择饮品时会偏向于选择牛奶。

强健的身体让日本孩子在零度的气温下穿着短裤上下学,而我们这些游客当时个个穿着秋裤和羽绒服。

3教育公平

在日本即使是你出身于贫寒家庭,也能受到公平的教育。

日本的教师并不是受雇于当地政府。在他们教师生涯,工作地点每三年会发生一次变动。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将最好的老师分配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教师工资分别来自中央政府和当地政府的拨款,全国的教师,不管当地消费水平如何,工资基本是一致的。学校建设以及其他项目也是如此,每所学校得到的政府拨款是一样的。

这些使得日本东京的小学和日本最偏远地区的小学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是一样的。导游骄傲的说:“日本没有学区房——因为在日本任何一个地方,学生享受的教育质量是一样的。”

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我觉得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穷人富二代。”

“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家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孩子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人家有的咱一定要有”。“反正我娃不能吃亏。”

这些现象的最大原因其实是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就越是不能让孩子吃苦,并让孩子吃苦为耻。

“只要学习好就行。”是这种家庭的口头禅。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客人不打招呼、不能和同学相处都无所谓——反正学习以外的事情和她(他)无关。

贫穷家庭的这种教育给了孩子一种“幻想”,以为只要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就可以成功。而不懂任何人都应该先做人,先踏踏实实的为一日三餐而拼命。

正视生活中的苦难,懂得生存的艰辛,从小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长大后会应付生活中所有的问题——这才是每个家庭教育所要考虑的问题。

对照日本教育,我们应该能学到一点东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