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第9天“克服顽固性障碍”中,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执业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列举了很多损害孩子心理健康的疾病以及症状。读这部分时,我感到的是自己的无知。作为一名10年工龄的家长和超过10年的儿童教育热心者,我却没有听说过这些病。更可怕的是,对于这些病的症状,我一直把它们看成是性格问题、教养问题,或者其他的什么问题,总之,我没有把他们看成是病,更没有意识到孩子们可能承受的折磨——我一直以为他们很享受这种不正常的表现。所以,今天,我想把这些疾病的名字和症状写下来,让家长们知道,有这么一类病,虽然孩子哪儿也不疼,但他们却在遭受折磨。
1、学习障碍。这属于神经学上的障碍问题。教育家估计5%-10%的6-17岁孩子有学习障碍,在美国,一半以上的孩子因为这种病而接受着特殊教育。这种病影响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和使用,影响数学运算、身体的协调运动等等。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辅导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抑郁症。2%的小于10岁的孩子和5%的十几岁青少年患有抑郁症。这种病的发生可能与父母离婚、家庭搬迁、失去亲人和其他社会问题有关。患病的孩子倾向于用消极的行为来发泄他们的抑郁,比如对人不礼貌、挑衅同学和老师、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无缘无故地悲伤等,严重的话会自残甚至自杀。
3、双向障碍。也叫“躁郁症”,是一种“抑郁”和 “狂躁”交替出现的复合病,典型表现是:情绪变化巨大,精力超级旺盛,有些亢奋,睡眠越来越少等。
4、广泛性焦虑障碍。这是最常见的儿童焦虑症。典型症状是:凡事总往坏处想,经常疲劳、头痛和恶心,过度担心和忧虑的状况至少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
5、惊恐症。经常感到恐慌,并会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典型症状有:胸痛、心悸、呼吸急促、头晕、恶心或腹部不适、情感空虚、强烈的逃避感、危机感等。
6、强迫症。不理智的、极端的强迫观念和冲动,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不停地洗手、不停地用纸擦东西、不停地检查抽屉、锁子、门窗;总是重复同一个行为,缺乏安全感。
7、创伤后应激障碍。遭受过身体虐待、自然灾害或极端暴力的孩子,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包括:做噩梦、闪电性记忆、情感麻木、消沉、生气、易怒、容易分心和恐惧。
8、社交恐惧症。孩子在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或被他人关注的社交情境里所具有的顽固的、持久的恐惧。患这种病的孩子对批评极度敏感、优柔寡断、害怕在别人跟前表现自己等。
9、自闭症谱系障碍。一种高度的孤独症,有强烈的自闭倾向。这些孩子通常会在某一科目上产生过浓的兴趣,过多地关注关于地图、钟或其他问题的信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固执地坚持着某些习惯性做法或原则,表现出一些刻板的并且不断重复的怪癖,如拍手、掰手指等。
10、图雷特综合症。这是一种神经紊乱症,其显著特征是不自觉地产生运动性抽搐和声带抽搐,而且这种症状至少会持续12个月。这种抽搐是不自觉的,突发、快速和重复的,有着声带抽搐的儿童可能发出强迫性的叫喊和发出咕哝的噪音,经常清嗓子、咳嗽、流鼻涕、眨眼睛、模仿语言等。
以上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列举的会导致孩子叛逆的部分心理疾病。
在这里,我必须郑重提醒:这些疾病的诊断,必须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学专家来做出,任何人,包括父母和老师,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甚至不要在孩子跟前不负责任地说出这些病的名字,太作孽。
之所以列出这些疾病,是希望家长、老师和孩子打交道时,能看到他们的困难和折磨,能带着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慈悲之心,用“恕”而不是用“怒”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去解决孩子带给我们的麻烦。如果家长和老师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对你育儿的观念和行为有一丁点儿的改善,善莫大焉!
每天三分钟,进步一点点。这里是梓涵爸爸之声,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