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诵读的这段
《子罕篇》说而不绎,从而不改:这两种人孔子都教不好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xùn]与之言,能无说①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①“说”通“悦”,见《论语集释》。
【翻译】孔子说:“合乎礼法原则的话,能够不听从吗?但只有真的按照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只有分析鉴别以后才是可贵的。只顾高兴而不加以分析,表面听从而不加以改正,对于这两种人,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 孔子说:“君子应该亲近忠诚和讲信义的人,不要主动结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给我们留了一道思考:在意识到自己犯错的那一瞬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下来又会怎么做呢?
在意识在自己犯罪的那一瞬间,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办法继续进行。比如今天早上,我在工作室的直播间带早功,第二部分是文本识读,因为是昨晚临时调整的时间,也是昨晚和负责人确认的内容,当时我灵机一动,想着不如就读新闻,之前也听师姐说过一次的,于是我赶紧到新闻网站上找了一些内容,我知道党政内容是不可以随意议论的,刻意避开了,但是我想着题材更丰富一些,我就选择了一篇国际报道,谁知今天在直播间正好有人选择了这篇新闻,还没读完,直播间就发出了警告提醒,看到警告的红字时,我有点紧张了,但我还是控制住情绪状态,赶紧结束了这部分内容,进入了下一条新闻,我意识到我犯错了,但是可以弥补,所以我想着已经这样了就继续,下次避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