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简书简叔支持 独家发布平台
原创深度好文(请点击浏览公安部主办公众号“小警之家”发布原创《走近儒雅》,点击5000,社会点击114736)
《文明与和谐》
注:改编自原创《走近儒雅》一文,略去部分内容,更为简洁、易读。
阅读和书籍对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
饱读诗书者,气宇轩昂,谈吐不俗。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儒雅。
她是承上又启下的。中华文明从孔子主张的庶之、富之到教之,其中起到关键的、串联的作用的就是【儒雅】、【文明】这两个关键词,下面且听我一一道来。
百度“儒雅”,有两重意思:一形容学识深湛,二形容气度温文尔雅。典故出自《汉书张敞传》:“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
儒雅是指学识深湛,气度温文尔雅;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
桐城有个著名的六尺巷,大约很多人都听说过,且上过央视春晚。张宰相写回信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一个历史典故,结果是听了宰相写信相劝的争议双方都让出三尺,留下了名扬后世的“六尺巷”。
后来康熙帝知道后,敕立“六尺巷”牌坊以彰谦让之德。他听完后大为醒悟,当场竟然和对方和解了。
这句诗不光能圆满解决这件事。
浙江【枫桥经验】中调解纠纷时,常常引用这个典故,值得提倡和借鉴。
张大千曾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作画如此,平时做事和做人也是如此。
从古有秉烛夜读《春秋》通宵达旦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到现代“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儒雅神勇,令人神往。
笔者立论说,新时代的读者不妨走近儒雅。儒雅亦是文明的代名词,或者称之为文明的基础,亦不为过。
譬如,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不妨要首先在教学相长中,持续地传播文明儒雅。
又譬如,普通的乘客中亦需自觉走近文明儒雅,这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
前几年某南方城市发生了一起发生在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打人的事例,很能说明问题。近来又出现在北方某城,为让座双方互相辱骂,引发围观,一度引爆众怒。
可见,以坐公交要先上先坐,尊老爱幼,坐公共电梯要靠右让出左边快速通道,以及保持理智、涵养的日常基本礼仪,乃至以一些高级礼仪为核心内涵或代名词的“儒雅”,在当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显得何其重要。
类似于近代的“六尺巷”给人的启发,动员各方各让一步,和谐共处。
假如他们不是为了争抢座位、地界而引起争执,而是为了“一坨粪”,怕玷污了自己引起争执,又要如何才能取得和谐一致?
这时,我觉得还是《读者》转载故事中的那个新警处理方式好,因是成本最低的。《读者》曾载一例,某地左右邻居为宠物犬的一砣粪便,争辩不止。一个新警到达现场。你看他怎么解决的?只见他默不作声,双手捧起“那砣粪”,离开现场。
此举可谓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令双方目瞪口呆,无法再争执下去了,一起民事纠纷“化解于无形”。
走近儒雅,以书量身,荡涤灵魂,知雅而雅,尽显儒雅。
“送人芝兰,手有余香”,新文明正在呼唤。
阅读 11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