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能有法律效力吗?
关于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否有效,法学界存在很大争议,实务中的判决结果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理论法学界和实务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该协议有效。理由是意思自治,且内容不违反法律的规定。第二种观点认为该协议无效。支持该观点者认为《婚姻法》第四条中规定的“夫妻互负忠实义务”仅是一种道德义务而非法律义务,对夫妻双方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第三种观点认为忠诚协议中夫妻双方对其财产所作的约定有效,即一方违反忠诚协议时需对另一方进行赔偿的约定是具有效力的,但其中有关人身关系的内容不具有法律效力。
笔者认为,协议的签订只要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且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其他情形,则关于财产的约定是合法有效的。例如在忠诚协议中约定一方若违反忠诚协议则夫妻共同财产归另一方所有,该协议对夫妻双方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但若协议中有关于婚姻关系解除条件或限制条件的约定,则该部分约定是无效的。因为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限制离婚或强迫离婚。所以“若任何一方违反忠诚义务,则双方就必须离婚”等诸如此类的约定应被认定为无效。此外,若任何一方违反忠诚义务,则自动丧失监护权等类似此种的约定也是无效的。监护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夫妻双方不能通过协议约定来排除另一方的监护权。
司法实践中,即使法院认定忠诚协议有效,也不等于忠诚协议中所有的约定都能得到法院支持。比如夫妻双方约定今后若任一方出轨导致离婚,则共同财产全部归无过错方所有,并由过错方向无过错方支付50万元精神抚慰金。此案中法院仅支持了前一项请求,因为法院认为双方的共同财产均归原告所有,再由被告支付精神损失费50万元显失公平。
现实中忠诚协议是否有效,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约定的赔偿数额明显超过对方的经济实力,法院通常会酌情处理,而不会支持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因此,忠诚协议只有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合理约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