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怎麼改變世界?
設計思考提出了創新的步驟,問題是,為什麼照這個步驟思考就能夠改變世界?
世界上人的問題這麼複雜,要造成改變就不光只是畫畫圖就會發生。要造成複雜的改變, 得要檢視「改變」這件事的本質,改變發生之前人心的「現狀」是什麼?期待改變發生之後的「目標」又是什麼?
那麼,設計就是「現況」到「目標」的過程。在這裡我為了好記,簡單的說,設計就是 A→B。
於是為了造成改變,我們開始做「使用者研究」,為的是了解想要改變的使用者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再從了解使用者的過程中,去思考他們有可能願意前往什麼樣的目標,我們怎麼樣一步步將他們帶往這個目標。
A→B聽起來很簡單,但問題在於我們的分工習慣是把每一項拆開來看,複雜的問題拆久了之後前因後果就接不起來。
公司的經營從數字看到問題,要求企劃解決,企劃坐在電腦前打完了企劃書,發包給設計去繪製,設計用厲害的軟體和才華做的精美之後交給業務,業務想盡辦法說服使用者購買這樣的產品。這整串沒有一個人能夠去了解顧客現狀,更不要說能去找到顧客願意前往的目標。於是現有的技術組一組,競爭對手有的功能我也要有,趕在一個老闆要求的期限內完成,誰也不知道到底改變了什麼。
設計了一個客人買鞋就送窮人鞋的商業模式之後,窮人因為送鞋的服務所面臨的改變,有讓他的生活更好嗎?達到企業預期的目標了嗎?
當學生犯錯扮演了歷史納粹人物,設計了一場處罰取消二百萬的補助,這麼做的目標是讓學生從錯誤學會原因還是會從處罰中更加害怕嚐試?
A→B聽起來很簡單,邏輯要走的通卻很不容易。
我們用習慣的方法來處理事物。社會上以快速與效率做為專業的判斷,卻讓我們還沒學會判斷就匆促的做決定。
做決定之前,我們了解狀況了嗎? 做設計之前,我們了解使用者,而去料想過改變發生的前因後果了嗎?
再進一步看,設計不只有一種A→B。
你從Nokia3310換成了iPhone也是改變,但這同時,你的行為與認知思維也同時改變,從講電話聯絡朋友變成沒事就滑手機看FB,同樣的時間,從交情深變成交友廣。
這有二個A→B同時發生,一是具體物品的改變,3310→iPhone,二是抽象認知的改變,沒事就休息放空無聊→沒事就去找有趣資訊。
具體的改變看得到很容易,抽象的思維過程才是設計思考困難的地方。
如果只是你看他改了個規格你就跟著改,他多了功能你也跟著寫,這種設計根本沒有經過思考。
要做設計思考,得要先了解設計的前後脈絡,「現況」和「目標」,要思考物與人的的二個層面,「具體」與「抽象」。
而設計思考的步驟,基本上就是從「Discover具體現況」→「Define抽象現況」→「Design抽象目標」→「Deliver具體目標成果」的過程。
Discover理解題目,去大量發散,去觀察訪談人,去找資料趨勢,而做這些的目的是能收斂整理,理解現象的原因,找到題目真正的insight,重新定義問題。再根據insight去大量發散,建立假設與可能的目標,然後Prototype測試驗証每個假設,收斂最後的產出。這二個發散收斂的過程叫Double Diamond。
但設計思考不能只記得有Double Diamond,還要連著具體抽像的四個象限一起看,從具體連結抽象的本質,抽象現況連接目標的邏輯推進、抽象目標連結具體實體的設計呈現。
(參考iit的 101 design method影片)
消費者只告訴你他要更快的馬(具體現狀),要看出來他的認知交通方式只有馬,和他的需求是快(抽象現狀),所以目標可以是「讓消費者容易認知的快速交通工具」(抽象目標),於是亨利福特做出了汔車,而告訴消費者這是沒有馬的馬車。(具體產出)
同學扮演納粹造成了風波(具體現狀),會有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現在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對歷史無感(抽象現狀),如果原因是無感,那該做的是想辦法讓同學對歷史有感(抽象目標),那麼可以請德國、以色列同學來學校講述看他們看到納粹的感受(具體行為)。
但我們不習慣這麼做,我們看到別人有的功能我也要有,我們處罰學校與同學,我們在網路上批評同學的白目,這麼做比較快,比較容易,指責別人的錯可以讓自己覺得比較對,然後,問題解決了嗎?
我們可以一直抽換這些題目,政府就是爛、老闆就是慣、記者就是腦殘、同志就是亂,然後我們抄我們改我們批我們酸我們都為了自己的情緒與正義發聲,當事人呢?
當事人的現況是如何呢? 當事人的現象是什麼原因呢? 你的發聲有把當事人帶向你要他所前往的目標了嗎?
設計,是在改變別人 ,而不只是展現自己而已。
https://medium.com/@chochih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