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群,凡是带有强关系属性的,都是本地化,区域化的,大家可以时常线下碰面。
但这种圈子极少!绝大多数的群还是松散无力的弱关系组织。
我研究了很多群,99.99%是这样的:
群成员之间信息不畅,沟通成本高。这几乎是所有群存在的问题。大家在群里看到彼此的信息只有 “王百万-CEO-北京” 类似于这种格式,这种信息根本没法对彼此产生了解。
至于网络背后是阿猫阿狗真的不好说。即使大家熟悉,也厌倦了在群里回复信息和一一招呼的社交压迫感。
一个优质的群离不开三个要素:好的激励制度、内容创造者、优质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群的内容创造者都是组织者,群成员输出的优质内容零零星星,所以根本转不起来。
问题出在没有一个激励制度,激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几句感谢的客套话。甚至有很多不错的内容被群主禁止发,说实话,有头脑的人会邀请人家分享的。
所以得针对内容创造者、群管理者、活动发起者、其他群成员画清楚一个价值闭环,给做出贡献的人足够诱惑的激励,让大家有互动、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微信群聊天一个很大的毛病在于很难深度交流,很多时候我更喜欢打电话。因为你没法一下子把问题的场景、细节、诉求全部描述出来,大家要不停的爬楼,所以对方能否理解就很成问题。
如果对方再没有追问细节的习惯,很容易就现有的内容断章取义。如果追问细节,那么沟通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由于这种低效的沟通方式,以及缺乏很好的组织性,所以一些有货的人就不会在群里面活跃。牛人思维就是追求效率,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群沟通效率都很低,所以自然就不愿意在里面浪费时间。
于是群整天就是一群闲人在里面扯淡(冒着自己中枪的危险也要把这句话说完)。并不是说牛人天生的就讨厌在群里面聊天,如果群里面有他们需要的内容,并且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我想他们还是很愿意在群内分享。
有人会说,我来可不是为了学习的,我就是为了进个圈子结识人脉。那我想问,什么是人脉,肯定是有资源或者有能力的人跟你沟通熟悉,觉得有合作可能性之后才能成为你的人脉。
那问题是:在一个大家谁都不了解彼此又不活跃的社群里面,你又如何去判断对方的成色呢,你是要发个英雄帖么?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无法执行。
很多群天天喊着资源、价值、人脉,实际上还是服务于个人的利益。一个怪现象是:你邀请人家进来,却不让别人发东西,但是自己就可以发,道貌岸然的说自己发的是福利。
事实是,有时候别人也是为了扩大传播而来的,如果不能又何必在里面呢?就是为了被你营销?
另一方面,有些大咖有很多粉丝,开设课程之后建立学习型社群,虽然学员对你满是敬意,但是要让别人花时间参与你社群建设又是另外一码事。
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参与社群的积极性呢。你以为你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但是实际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爱活跃,你实际得到的也没有多少,说到底还是格局不够。
今年我就早早的果断把群停了,还退出了不少群,也很少在别人的群里分享我的观点,即使有也是想观察一些群的格局、调性、层次,便于自己研究。
因为,你自己老王卖瓜式宣传自己,一点毛用没有,纯粹浪费时间。目前来讲,和我有业务往来的都还是认可的人介绍的。
我的内容,关注的人都知道,从不整一些乌七八槽不靠谱项目资源产品什么的,套路观众,只是输出个人观点,讲些大实话。唯一目的无非是扩大个人影响力,哪天你高兴了赏我三核桃两枣的。
讨厌我的人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文化层次低看不懂,一种是我的内容和观点触及到他的套路,影响到他的利益。
总的来说,社交有一个趋势是:人们开始渴望纯粹的空间,开始倾向于主动选择、纯粹交流,只看想看的,只需要交流特定的信息,不需要交流其他的和主题不相关的内容。
群的没落是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商业行为的本质是逐利,经济学的本质是供需,群(社交)的本质是价值认同。社交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的。
我的社群「灵犀部落」,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