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混沌学传奇》,仿佛被摁头到水里挣扎一通后提溜回空气中,对清醒世界的欣喜贪婪,更有一点惊愕和迷茫。
用“吃力”来描述阅读体验简直是太客气了,我几乎是看不懂的,是连大部分熟悉的名词都会带给我陌生释义的看不懂。“流行”、“映射”?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我一边看一边对着释义再去查释义,爸爸的爸爸叫爷爷,释义的释义叫什么,叫挣扎。
但以我看书必须有始有终的脾性,还是把这本书啃下来了。如果看了一半丢下,我的心中会时时牵挂着它,但如今看完,那些奇奇怪怪的概念也在我脑子里跑来跑去。我确实在翻看这本书第一页的时候,认知就已如同上腾的烟雾,在某一刻快速地变幻形状,以混沌的模样隐入空气,这片空间如同烟雾飘散前一样,但其实已经不一样。
“混沌学传奇”,可见讲的是混沌学的发展史,这本书采访了两百多位相关的科学家,把混沌前前后后相关的事件都讲了一通。我只能说“科学家”,为什么?因为气象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甚至于医学,都难以逃脱与它的关联,它似乎作为宇宙终极奥妙的大门硬生生隔开了人类与所有学科的终点。
混沌作为一种无法了解规则的现象被看到、被否认、被正视、被研究、被谈论,但混沌到底是什么。混沌似乎是无法被定义的,它是规则但又不是规则,它存在于所有但你无法了解它,它被看到却又无法被看清。它存在于图像,存在于声音,存在于你每刻的感知,但又不止于感知。
世界在数字化,但数字化是无法复制真实世界的——即使算法已经模拟出所有你可感受的东西,令你以为一切都是真的,但它仍旧给不了你真实的世界。
但我们能感知到真实的世界吗?不能。这个答案似乎告诉我们,真实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不重要的,即便我们处于真实的世界中,也无法体验它,世界的触达停留在人类的阈值。阈值再低一点,知觉再细腻一点,下降再下降,仍不会是0。基于此,真实的世界从来不曾向我们开放,从这个角度来讲,真实对我们来说似乎不重要,如果我们可以活在数字化之中,它能提供我们所感知的自以为的真实,这已经我们的所有。但这不是宇宙的所有,它缺少一样东西,混沌。
混沌是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
数字化的一切都是精准的,似乎无穷但不会无穷,它最终会停留在一个最小值。我们无法分辨,假的如同真的,真的如同假的,如果我们感知到的是一样的,我们会在意真假吗?
混沌会做你梦中的陀螺,但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