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仙游枫亭村里有一位姑娘,勤劳聪慧,心灵手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她都不愁,村里人都叫她“无烦恼”。
村上有人常常出一些难题来考她,看她烦恼不烦恼。比如,她的父亲名叫“阿九”,莆仙话“九”字与“狗”字同音,她从来不肯直呼“九”字而且回避得十分巧妙。有一次,几个青年人怂恿一个小孩跑来向她喊:“无烦恼呀,门外大狗与小狗打架了!”她回答说:“阿弟呀,快把‘乌狮’(狗的昵称)赶开吧!”又有一次,家附近三婶向她借米,“无烦恼呀,借给我九两白米下锅吧!”她量过米回答说:“大婶,这半斤还多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呢!”还有一次,邻居五婶求她算钱:“无烦恼呀,我家要卖九十九斤芋头,每斤一角,能卖多少钱?”她随口回答说.“五婶呀,人家如果给你十元,你就找还一角吧。”
无烦恼姑娘口齿伶俐,对答如流,一次次对付过奇难的问题,赢得了人们的钦佩。无烦恼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事传到仙游县官的耳朵里,他想:我堂堂七品县官,还得朝忧暮虑,不得一时清闲;你区区一个民间女子,还能没有一点烦恼?一次路过枫亭时,他带着几个随从,特地去找无烦恼姑娘。
县老爷来到山村,惊动了全村男女老少。大家都为无烦恼担心,不知县老爷会怎样为难她?
县官说:“无烦恼啊,本官要看纸包火,请你拿来吧!”
只见无烦恼姑娘不慌不忙从屋内提出一盏灯笼,对着县官说:“请大人睁眼!”县官见了不觉一怔。姑娘说道:
古人只知纸怕火,
我今教火纸中躲。
任凭黑暗路千里,
灯火闪闪照坎坷!
县官无言以对,又转一题:“本官要看纸包风!”
姑娘不加思索,上前从县官手里接过白扇子,摇了起来,并说道:
手摇白扇心不慌,
你猜啥是纸包风?
只因世道比火热,
清凉何日到人间!
县官听出姑娘话中有话,一时无言可答,只好再转一题:“我要看骨包肉!”
谁知县官话音刚落,姑娘立即拿出一个煮熟的咸蛋,在县官面前一晃,扒开蛋壳,露出肉似的蛋白。县官左看右看,这蛋壳非骨似骨,这蛋白非肉似肉,要说不对,又无正理,就说:“此蛋怎称骨包肉?”姑娘答道:
母鸡生蛋叫咯咯,
巧用骨头做外壳。
这个就是“骨包肉”,
只有坏蛋算不得!
县官连出三道题,全被姑娘所破,脸上不禁红一阵、白一阵。一个堂堂七品县官,竟然输给小民百姓,未免感到脸上无光。他搔搔脑袋,最后提出要姑娘献上“天上月“來,才肯打轿回衙。
无烦恼就是无烦恼,她对县官说:“请大人暂等片时,待月上天时,我搬来天梯,取来天上月便是。不过请大人先允我一个条件。”
县官问道:“姑娘有何条件?”
姑娘说:“取来天上月,大人一定要吃下。”
县官以为这天上月是万万取不到的,立即答应说:“你能取下天上月,我就能一口吞下!”
那天正是八月十五,黄昏之后,一轮满月挂在天空。姑娘搬出一张木桌,摆在门前的大埕上,大桌上放着一盆清水,盆边放着一双筷子,把手一招,说:“请大人吃天上月!”
县官睁眼一看,只见一盆清水中,浮起一轮明月,闪闪发亮。这时县官想起自己说过的活,不由得涨红了脸,为了借机下台,连声称赞:“好一个天上月,好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本官赐你一块‘无烦恼’横匾。”
县官果然命人送来横匾,上写“无烦恼”三个金字。此匾一代传一代,后来这个村子也被人们叫做“无烦恼”了。
讲述者:郑阿和 男 63岁
采录者:郑清为 男 55岁
采录时间、地点:1986年5月于仙游县枫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