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金庸去世两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我和一口井觉得要搞点事情,一年过去了,事情令人沮丧。

微博写了一年,从八月份就开始晒网了,一年累计增粉30+,目前只有老张应付性点赞。书评46篇,最近一本《萍踪》看了快一个月了,才看完三分之一。小说,第一章没写完,差不多5000字,人物性格太平,情节上前面挖的坑感觉要填不上了。

一口井呢?最近一直忙着做打工人。微博,早废了。最近说要看残雪,不造反正没写新书评。《苏小米》半年前就不更了。

虚构类小说和作家随笔是我最喜欢看的两类作品,因为这些看起来不带功利性,不用做笔记,不用强记人物,随着思想随心所欲,随着文字悲喜交加,读着读着偶尔会反省一下,把自己带进书里去,一会觉得幸运,一会发现自己可悲,一会想起以前的事,一会畅想一下未来的人。纯粹地把自己交给感性理性善感寂寞的作者,任由他的文字来抚摸情绪、道出心境。

对于书的好坏选择,我目前有足够的信心或者说是标准来评价一本书值不值得看。但当自己提起笔来的时候,才发现写一本好书是多么难?令读者哭着笑是需要多厚的文化底蕴?宗于周朝的张士诚给儿子取名张宗周,梁羽生太会起名字了吧?金庸的祖先查继佐在鹿鼎记结尾让韦小宝自立为帝,查老写这一段的时候心里一定很痛快吧?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获得“塞上牛羊空许约”的灵感,金庸是怎样信手拈来地这些诗词?太难了……

希望自己以后能一直抽出精力来感受这些共鸣;

感谢一路有这些陌生人陪我这一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