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十三段
原文: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个人理解:各位朋友,心量广大,遍满法界。用即是了了分明,应用便知道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没有不流通,就是般若。
原文: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个人理解:各位朋友,一切般若智慧,都是从自性而生的,不从外面进来,不要用错意,称为真性自用,一真就是一切真。心量的大事,不行小道。口不要终日说空,心中不按按此修行。就像凡人自称为国王,这样始终是得不到的,不是我的弟子。
原文: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个人理解:各位朋友,什么叫做般若?般若,唐代的语言是智慧的意思。一切地方,一切时间中,每一个念头都不愚,常常行智慧,就是般若行。一个念头愚般若就绝;一个念头智慧就般若生。世人愚笨又迷惑,看不见般若。口上说般若,心里常常愚笨,经常自己说我修般若,每一念都说空,不认识真空。般若没有形象,智慧的心就是。如果这样理解,就是般若的智慧。
原文: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个人理解:什么是波罗蜜?这是西国的语言,唐代的语言是到彼岸的意思。了解这个意思能离了生灭。执着任何境生灭就有,就像水有波浪,这称为此岸。不执着任何境就没有生灭,就像水时常流通,就名为彼岸,所以叫波罗蜜。
原文: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
个人理解:各位朋友,迷惑的人用口念,当念的时候,有妄念有是非。每一念如果都修行,是称为真的自性。悟了这个法的,是般若法;这样修行的,是般若行;不修就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