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领导出去开会,车程预计一个小时,他开车,我坐副驾,两人一度聊着上周的工作本周的工作和接下来的工作,然后…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气氛一度十分尴尬。好像领导喜欢看球,但是,最近没球赛啊,而我知道的也不多,我内心盘算着最近自己看了什么书、电影、综艺可以拿来交流一下的。
《人间失格》太丧了,不阳光不积极,于工作形象不好;《中国人》太晦涩了,我自己都边看边划线;要么聊一下武侠小说?好像也没什么契机,纯粹尬聊;《黑夜传说》好像还行,可是我要跟他讨论吸血鬼与狼人的爱情吗?讨论迈克尔·辛性感的眼睛吗?好像也不合适;《极挑3》倒是出来了,所以我要跟他讨论沙溢被5个老司机整到怀疑人生?讨论傻黑甜王大陆胆比嘴大?讨论各种游戏的设定以及智商的PK?就这么决定了!然而我转念一想,领导这种纯纯的80后直男对这种娱乐综艺好像并不怎么感冒,于是我想到最近喜马拉雅上很火热的小学问,想到了《奇葩说》,想到了罗胖。对,罗胖。
“凌老师,你有关注《奇葩说》嘛?第四季请来了罗振宇诶~”
“他的《罗辑思维》每期都看,《奇葩说》倒是没看过,讲什么的?”
“他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每期会出一道辩题,正反双方陈述观点,像最后一期的题目是’成为讨厌的人是坏事吗?’罗老师最后的压轴发言超级棒的~”
“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你看这些综艺干嘛?对工作有帮助吗?《罗辑思维》倒是有蛮多干货的,言之有物,信息量很大,很多是方法论层面上的,每期都有收获,你多看看,帮助很大。”
“嗯嗯,《罗辑思维》我也看了蛮多期,只是他的知识量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还有他做的公众号,从开始做到现在每天一篇,从最开始的6点左右到现在7点钟左右发出,每天早晨罗胖60秒从没间断过,且不讨论内容,能4年多不管是不是节假日每天不断,不是普通人能坚持得了的。”
……
然后,我陷入了沉思,《奇葩说》对我来说到底有什么用?他于我的工作来说有什么实质意义?答案是并没有。那么它对我的生活有意义吗?
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是不是坏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件坏事,但是我发现自己正在成为以前自己讨厌的人,这让我很沮丧,但也发现,可能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并不是件纯粹的坏事,可能是跨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也可能是完成了一次成长。我知道自己以前讨厌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吗?还是只是讨厌一种特征?他给了我另一种思考,可能让我不那么讨厌转变后的自己了。
愚人水要不要喝?被误会要不要澄清?生活的暴击值得感激吗?
职场或生活会遇到外界给的强大压力,要不要改变自己?要不要从众?该如何与环境和平相处?张扬自我的强调太多,每个人都在展示个性,表现着“我”,反而劝最广大的普通人去找到自我与世界的平衡点的很少。当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世界的斗士,是不是就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可能生活本就没错,他是无意,是有自己的规律。倘若无法面对这种规律,难以承受所谓的暴击,或许可以学着跟它对话,然后,我终于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
剩男剩女该不该差不多得了?十年后不在一起还追吗?
作为一个接近大龄未婚的女青年,坚持婚姻中爱情至上的理念不知道是不是错了?可能婚姻的最后会变成感情,变成习惯,但要在拼命奋斗努力追求的年纪想着日后的平淡是真吗?差不多的婚姻要怎么去消解心中的意难平?但是也开始去理解差不多的概念,要不要给更多的人更多的机会,给自己机会。喜欢上一个跟自己有很大差别的人,喜欢上世界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喜欢死了!该怎么办?或许会给双方机会,或许让我们共同抉择。
这些他们讨论的生活中点滴的问题,时常撕扯着我的心,却又安抚着我的心,打碎了固有的观念,重塑着新的理念,支持着在思索“奋斗城市污染严重走吗?”的我继续留下来,让我更了解自己,更理解他人。什么样的知识是有用的?什么样的知识又是无用的?综艺、娱乐、影视甚至新闻、体育似乎对于生活都是无用的,就像那个段子:读《狂人日记》和《滕王阁序》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到;学三角函数和微积分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到;学钾钙钠镁铝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到;知道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有什么用?买菜又不会拿着显微镜……那我们学什么?学买菜吗?
综艺、娱乐、影视、体育这些节目,或许挺知识无用的,但至少在纷繁的世界里,将那些如我一般孤僻的灵魂联系在一起,让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我更想知道的是,那些人在哪里?有单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