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过一本写美国自然文学的书,书名暂时忘了,主要是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发展历程,才知道有梭罗的《瓦尔登湖》,书中对瓦尔登湖的评价很高, 百度上也查了一下: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于是特地买来读了一遍。《瓦尔登湖》有据说有6个中文译本,推荐这本书的作者收集齐了这6个译本。我买的是徐迟的译本。
诚如徐迟在译本序里所说的“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很深,甚至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读这本书都是在周末休息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在家里,带上消噪耳机,听着轻柔的音乐才能进入到书本中,亦或是晚上睡觉前,才敢拿起这本书看。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境界,这也许是当下中国人大部分人的心境状态:很难静下心来。而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需要你静下心来读,读后你也许心能真的静下来。
初读这本书,确实没觉得文笔多么的美妙,甚至有点觉得粗糙,书中甚至出现了梭罗的一些日常开销记录的流水账。不知道是译者水平如此,还是原版就是这样的。但是理解梭罗的写作意图之后,才知道这种“粗糙”也是合情合理的。这种“粗糙”也不妨碍《瓦尔登湖》成为一本经典的书,毕竟作者立意高远。
很多人认为《瓦尔登湖》写的是梭罗离群索居,追求陶渊明式“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其实这完全不是梭罗本身的意图,梭罗在书中也多次强调了他并不是呼吁大家都像他这样生活,他也只是亲自做了一个生活的实验,实际上他也仅仅在瓦尔登湖自己搭建的小木屋生活了两个年头,即便在湖边生活的两个年头他也没有完全离群索居,他也经常会和来湖边踏青的人交流,他喜欢这种交流。两年生活实验结束后,他回到了浮华的现实生活。他实验的目的就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人生的宗旨,什么是生活的真正的必需品。人生所需的衣食住行,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衣服只要能保暖,食只要能果腹,住一个亲手搭建的小木屋即可,行靠走路步行。两年下来,梭罗的生活开销是多少呢,书中的流水账记录的是:$61.9975,这包括了房子衣服食物。而且他还自己种了一些农产品拿去卖,靠出卖自己的农产品还赚了$36.78,最终梭罗需要支付的是$25.2175。两年生活费只要$25.2175。不知道十九世纪中期,这$25.2175等于现在多少钱,但是这肯定不是一笔多大的开销。正如梭罗在书中所说的:“不说我这样得到的闲暇、独立和康健,我还有一座安乐的房屋,我爱住多久,就住多久。”作者就是要证明人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其实是很小很小的,并不需要我们为此如此的劳累奔波。人应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不是“把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用来赚钱,以便在人生中最没价值的阶段享受一点值得怀疑的自由。”
我想当下的中国人追求名利和梭罗那个时代的美国人应该是相同的吧,大家都被名利所困所累,但是又逃不出追求它的引力场。梭罗在书中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但是,当下有多少人能放得下这许多事情呢?大家在物质上越来越富有,但是在精神层面却越来越贫穷。所以,这也是《瓦尔登湖》在当下的中国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的缘由。书中最后一句“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我们是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睁开眼睛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