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与一位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泉一起晚餐,她说:“阿姨,8月份我准备参加工作。”
我问:“你做好新入职场的准备了吗?”
她笑着说:“一上班公司就会进行培训。”
我说:“这样好,通过公司培训可以进一步了解公司,也知道自己怎样做工作。”
我又问她:“你去的这家公司是有名的会计事务所,李东旭你知道吗?”
她回答:“我知道,前段时间在网上还听他的分享了,阿姨也知道他?”
我从包里拿出李冬旭《你是一桩独一无二的生意》这本书,她翻看了几页想借阅,我答应她可以。
通过与小泉交流,我围绕如何帮助新入职的人适应工作?寻找到心动的两个片段,并确定了拆解主题是新入职场,多问“为什么”比说一句“凭什么”有用。
7月20日晚上通过微信与小伙伴进行交流内容分享如下:
请你们看完以下五道选择题,经过一分钟思考,写出五道题的“是”或“否”。
1、 你大学毕业想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吗?
2、 新入职场,你不希望前辈教训“眼高手低”,是吗?
3、 你每天机械性的工作,感觉自己是只干活的猴子,是吗?
4、 你没有太多想法,认为别人能干的活自己也能干,是吗?
5、 你理解工作背后蕴藏的精髓,是吗?
学习者A 是是是否是
学习者B:是是否是是
学习者C:是是是否是
学习者D:是是是否是
学习者E:是是否是是
请大家把自己刚才认为“否”的问题,用一句话来阐述原因。
学习者A:我不是天才,不是所有活都会干!比如当老板,我就明显当不了。
学习者B:我觉得我也可以思考着干活儿。
学习者C:每一个工作都会去思考,做的原因,潜在要求。
学习者E:我认为我是有想法的。
阅读片段一(选自书第194页)
这样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任何一个充满抱负的年轻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都难免暂时心灰意冷。相比于对新人“眼高手低”的指责,我更愿意前辈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告诉新人,这些枯燥机械的工作,实际只是工作价值的表象。
一件事情的精髓,往往存在于对其的进一步思考之中。是的,也许你的工作任何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都能完成。但无论怎样聪明的猴子,恐怕都不会追问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完成。对它而言,完成被训练的动作然后得到―只香蕉才是最大的人生要义。但是你却不同,一件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工作流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个数字为什么必须要与那个数学对上,当你在执行枯燥的任务时,你可以随时这样向自己提问。丰田公司要求工厂负责人在处理生产线上出现的故障时要至少追问5个为什么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对待你的工作,你能否孜孜不倦地问上5个为什么,来理解你工作背后蕴藏的精髓,练就“力透纸背”的本事?
【理解原文讲解】当我们工作中每做一件事情自问为什么按照这个程序办理、办理过程中做到什么、还需要改进什么等,你在学到间接经验的同时积累直接经验。你会感到工作带给你的成就感。如《月薪三千的你,为什么要做月薪八千的事情》作者燕子坞主人说:“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我不仅写到位了,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其它则是我建议的方案。”中国石油的刘晓凯,大学毕业来到西部管道公司,他所在的西部管道霍尔果斯作业区是中亚天然气国内段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的“龙头站”,也是驱动全线的“心脏”和“动力舱”,被称为“中国能源通道国门第一站”。 他们46个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坚守荣誉、使命、担当,秉承“岗位责任永远大于管道压力”的国门责任文化,自投产以来始终保持安全运行记录,累计为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输送天然气1300多亿方。他在工作时善于思考,喜欢说为什么,带领一群年轻人克服一个个问题的困扰,成为石油行业新一代大学生的楷模。
从这两个实例中你想到什么呢?
【拆为己用】你会说“凭什么”拿月薪少,还要多做事吗?请用一句话回答。
学习者A:以前铁定会,现在基本不会用老话说,先谈付出,再谈获得…如果是现在我做的多,拿的少,只有两种原因,第一我愿意付出,第二种领导没看见或没认可!
学习者C:“凭什么”已经是过去式了。付出了收获来自于多方面,比如自己的经验积累,伙伴的认可。
学习者B:能力没得到上司的认可,多做事情,积累经验,为日后获得高薪做好铺垫。
阅读片段二(选自书第195页)
事务所前辈老杨的故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老杨当年还是小杨的时候刚入职不久就摊上了一个难缠的顶头上司。这位上司对事物的理解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节奏,经常会对别人一下子就能理解的事情刨根问底地问“为什么”。由于刚刚进入事务所,老杨也摸不清底细,心想这位老板到底是因为头脑简单,经常大脑短路而想不明白别人―看就懂的解释,还是因为他思考细致,对常识有着自己“卓尔不凡的质疑”?有一次,这位前辈去做例行的存货盘点,从客户处回来后“照猫画虎”地完成了―份固定格式的存货盘点监督程序工作表。这份原本只有10页纸的工作表到了这位老板手里,再回来时已经面目全非,多出的部分全是他密密麻麻的提问,数下来足足有150多个!别人做一本审计底稿可能都不会遇到这么多问题,没想到这样的起葩被前辈给赶上了。
不过当年的老杨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执拗劲头,刚好之后的一个星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于是他开始仔细地琢磨老板的每个问题,再回头反复研究那份工作表.并不断地向他人请教。一个星期过后,老杨算是彻底弄懂了这份工作表的设计思路,对其中列出的审计程序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掌握。这时他意识到,虽然当初自己完成了被要求的工作,但对这份工作表的理解连一半都不到。如今经过这一番折腾,他对这项工作的掌握已经远远在其他众多同级别同事之上。
【理解原文讲解】老杨的故事,每天各行各业类似的事情都在发生。你如何处理呢?向老杨那样解决问题而不是说“凭什么”,看透工作的本质,练就“力透纸背”本事,无论到哪个工作岗位你都能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如何做呢?
第一、不情绪化不说“凭什么”,挑战自我,做一位新生代挑战的天使,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实践的人。
第二、寻找工作问题的本质,边干边学边悟,明确我们做每一件事是为什么做。从而增长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三、虚心向前辈学习工作经验,拜一位职场导师,可以是企业内的,也可以是企业外行业内的人士。但他的角色与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和老师不同。职场导师比你工作早3-5年;能够帮助你找到问题所在,而非替你解决问题,更不是你的靠山。他只是正面引导和鼓励你。
请问老杨遇到的150个提问事件发生在你身上,你会如何做?
学习者B:把问题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明确上司关注的重点,然后依次对照着问题寻找答案,最后再向上司汇报。
学习者F:如果是我,我也会一个个看一遍,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然后看看应该怎么解决。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是几种种类:同一个问题上司的不同看法,可能需要和上司讨论;上司发现的问题但是我没发现,需要改正加强;上司不清楚的,需要我解释说明的;
学习者D:先看自己能回答多少,然后回答不上来的请教同事,争取弄懂。
学习者A:第一反应,头大!接着去看每一个问题,重点是那些我还回答不上来的。然后,再回头看这150道题,进行分类,了解领导的思维方式,学习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尽量杜绝以后同类事情发生。
学习者E:之前制的表是照猫画虎来的,通过每一个问题,弄清前表的思路,再根据理解制作改进的表格。然后和上司沟通。
【拆为己用】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又如何处理?
学习者D:可以请教一下职场导师;平常在工作中是会请教领导的。我要记下来,以后再有烦躁的时候就问自己有没有力透纸背。
学习者C:将自己的思路告诉职场导师,寻求方法;第三人的角度,比如上次遇到问题问涂大侠我觉得要看具体是什么事。如果是政策类知识性问题,要学会自学;如果是流程类问题,不建议自己研究,要尽早请教人弄清楚,才不会出错
学习者B:向职场导师请教
学习者A:我想说,老板也是导师,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领悟
学习者E:平时工作中我会请教领导的。因为公司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制造问题的人。面对繁多的工作,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应付,以做完为目标。这样的工作态度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所以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明白工作不仅是领导布置的任务,不仅是自己赖以生存的活计,更是让自己变优秀的基石。这样才会在面对工作时多问“为什么”,少问“凭什么”。另外,要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内外力结合,自己学着解决和求助职场导师。逐渐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让自己成为工作岗位上最不可或缺的那一个
学习者F:虽然说的是职场新人,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职场老人也同样适用:先付出后收获;做事情不仅仅是完成,更重要的是弄清楚事情背后的原理、逻辑;多和导师、上级沟通,越是忙越需要沟通。
学习者J:多问为什么 少问凭什么 心态的改变带来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