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那些年,邂逅的人和事
1.文章作者枯荷听雨hx
2.文章题目《那些年,邂逅的人和事》
3.内容摘要
文章写了自己十三岁时,正值wg期间,村里接到下放的三位老师,村民们纷纷打问其原因。但村队长和村干部很维护他们的名誉和尊严,他们“肚子里很有墨水”。村队长宗立叔和村干部宗林通情达理,安排他们在场子里吃住干活。这说明人们内心深处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自己曾想去“拜访”,但终究没有去。
多年后自己上高中,遇到一位美术老师,也因wg原因打成y派。这位老师听说学校有爱好美术的老师,所以少来学习交流。后来这些老师到底怎样了?这一直是作者牵挂的事。
作者对这位画家老师心生惋惜与敬佩之意。引用原文:
“那是一个践j踏t知识的年代,也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度苍白空虚的年代。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不能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许这样的心灵与精神的惩罚,比肉体上的折磨更要痛苦得多。难怪画家老师听说我们学校有热爱绘画的老师,便不管不顾颠颠地奔了过来,只是为了来寻求一种对艺术创作的共鸣与会意,寻求只有他们之间才听得懂的艺术语言。”
我不由想起被多次贬谪流放的苏轼,他可以付出辛苦开东坡之荒,也可以忍受生活寒酸之窘,却断然不能缺少精神上的知己和学问上的益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这样的朋友在一起谈古论今,放歌抒怀。只要能够满足他们对精神和艺术的追求,其生活中的缺憾与挫折,则显得那么不足为道。
回想到那三位吃住在生产队场院里的教师,他们那种单独在一起时的轻松,及相互间的调侃、打趣,也是一种心灵的会意与默契吧,是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愉悦。
作者在文末说,如果自己当时就有现在的工作经历,肯定会采访那几位老师。但最终“那些年,邂逅的人和事”成为历史的记忆。
【推荐理由】
1.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很有时代感,在特殊时期写出了特殊事件和特殊人物,让读者读后能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境况和文化思潮。
2.其次作者文笔细腻,行文自然,情感真挚,让人不自觉想深入了解那几位老师的实际状况。
3.作者文字功底很深,这篇文章在人物特征、语言对话、神态描写等细节方面写的很好。
4.文章选配的图片和文字很协调,看出作者的专长。
【指导建议】
文章建议分两个层次,十三岁那年和上高中有序号分开会更好!
【沟通反馈】
作者曾是电视媒体人,从事纪录片工作三十年,现已退休。爱好摄影,每天都在更文,每篇文章都图文并茂,无不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字的执着热爱。
和她在简信交流过几次,特别是疫情期间,她在米.国防疫、后来回国、宾馆隔离、辗转回家等防疫日记写的生动又扣人心弦,这样的经历让人倍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