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过年了。但过年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呢?记得以前在家里,年夜饭之前是要祭祖先,给祖先烧香烧纸,让先祖先吃鸡鸭鱼肉,保佑来年的平安康健。除夕之夜要放鞭炮,赶走年兽,一年的烦恼也全部赶走。还有不能丢垃圾,正月不能剪头发……很多习俗是有仪式感的,但慢慢都被我们遗忘,甚至不再重要了。
那“过年”到底为什么要过年呢?
今年的北京是五环内不准销售,燃放烟花炮竹。据说“胆敢放一挂炮,拘留十五天”,史上最严的“禁放”规定。在北京周边的河北,也是响应禁放的规定,除夕夜有巡逻队,据说被逮到要罚款两千块。
没有鞭炮声的除夕夜,我们安安静静地在被窝里守岁。过了零点就抱着儿子睡觉了。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但似乎少了的什么,也影响不了任何事情。
也许,就是这样的“毫无影响”慢慢地将影响到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根本原则和态度。
大年初一,街上人很少,购物中心却人潮汹涌。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每一场电影都是满座,预售的电影票二十多,现场购买涨到八十多,就这样依然座无虚席。据说,大年初一上映的几部贺岁片票房都好几个亿了。中国家庭的节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我们家也加入了大年初一的票房贡献大军,看的是孩子一直期待的《熊出没》系列大电影。果然不负众望,制作精良,剧情跌宕,有泪点有反转,孩子看得入神,大人哭得不行。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老少皆宜的影片,当然如果自己去看还是有一点不自在,带上个学龄儿童去吧,保证孩子一个多小时都不会哭闹,因为确实很精彩。
假期过了1/3了,开始期待假期过后忙碌的节奏。小岛的悠闲自在有点不适应了,明天后天拜完年,给自己加些任务提前投入战斗吧!
大年初一,电影日,开心。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