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内修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痕
这一章堪称圣人师资力量培训班的经典内容,对于怎样做圣人,关于圣人内修方面的问题做了最好的诠释。
完美的行为不留痕迹;完美的言辞没有瑕疵;完善的计算不用器具。善于关门的人,不用栓梢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也没有人能够挣脱。(善行无辙痕;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这些善行、善言、善数、善闭,都是指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治的效果,身体力行、心口合一,平常心就是道,不用多计算,大道无形,自然天成。
所以,圣人总是善于助人,没有被遗弃的人;善于爱物,也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是因循常道的智慧,因循明理称为“袭明”。(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每个人都有认知的片面,是对自我认识不清,因为自己的智慧心力不足,偏离道远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能因为有缺点缺陷而弃之不用,圣人的包容心很大,能容纳百川,认为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无用的,不应被抛弃,所有人都有可塑性,都有无穷尽的潜能,人只要放对了位置,挖掘了潜能,那发挥的作用就无可估量。这一方面,领导层面的和管理层面的应该学习研究,世界上没有庸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
同样万事万物都有价值,世界上没有任何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而已。如一堆碎玻璃是平常人的垃圾,但在艺术家的手中,可以变成高贵的艺术品,价值超出想象。若世界上每个人都这样善待人善待物,这个世界就美好了。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敬重老师,不珍惜借鉴,虽然看似聪明却是糊涂,这是有奥妙的道理。(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谜。是谓要妙。)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老子把宇宙的一切都包括进去了。一个人的智慧很小,但圣人能点亮别人的心灯。世上没有黑暗一说,那只是光没有照到的地方。善人和不善人,就是让光照进来的区别。善与恶也一样,没有单纯的恶,人性本身就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人要想成长、得道,必然以善者为师,恶者为资,这就是“贵其师,爱其资”的诀窍。
2017.12.14
拿得起放得下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知道自己的强大,却恪守自己的柔弱,才能成为天下的溪流,作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德行不会离去,像回归婴儿一样的纯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上善若水,洼则盈,常德也若水,源源不断,永不枯竭。没有水,万物没有生机,婴儿是最纯粹清澈的,德性醇厚,圣人能拿得起放得下,能回到最原始的婴儿般的柔软状态。
知道自身的光明、高洁,甘愿居于幽暗之处,才能成为天下的楷模,作为天下楷模,永恒的德性不会差错,又回复到本原,与道融为一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和黑,也即光明与黑暗,是在同一状态,和光同尘。做事不可锋芒毕露,大智若愚。得意时,不要洋洋得意;失意时,不必垂头丧气,失败是成功之母,困境是成大事之必备,心有光明,何惧黑暗。
知道荣耀荣誉,却安于卑贱屈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深谷。做天下的深谷,永恒的德性才会保持充足,又回归到原先真朴的状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成大事、成圣人者,必有包容之心、悲悯之心,虚怀若谷,能怀世间万物之情;容纳百川,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即便站在高山之巅,眼光也在远山之外。
朴为道体,器为道用,圣人守其体而顺其用,是道的大智慧,也是圣人能成为先驱、领导的原因。浑朴分散形成万物,圣人运用成为领导,所以依循“朴散为器”的原则所建立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必然上下浑然一体不能分割。(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形而下的“器”受形而上的“朴”的统领,但两者是一个整体,是“大制无割”。操作最好的制度,要有跨出制度的器量,跨出制度,不是不守制度,而是一心向着本原,做事更真诚,以朴制器,以道制物,以大道制御天下而行无为之治。
2017.12.14
把握一个度
——第二十九章:适度最好
作为图书管理员的老子在过去的文献中看到了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知道了哪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地方以及以后会怎样做?读史使人明智。
想要强力夺取天下,我看不能达到目的,天下、国家本是神器,不是谁想得到就能得到,也不是谁想把持就能把持。为得到它不择手段就会招致失败,即便侥幸得到,如果放纵贪欲、倒行逆施,最终也会失去。(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人有欲望,是正常之心,但不可过度。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超出事物发展规律的欲望就是贪得无厌,就是背道而驰,就像有的人想长生不老,但却违背了人类生老病死的生理规律,如果执拗于这一点,像过去的炼丹术,吃若干含铅不老丹,不但无济于事,还有生命之虞。所以,一切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天地万物,千人千面,有冲锋在前的,也有跟随其后的;有性情温和的,也有急躁不安的;有身体强健的,也有羸弱不堪的;有事业有成的,也有一败涂地的。所以圣人明鉴,主张做人做事不极端、不过分、不骄纵。(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只有相似,没有相同,所以不能用一种模式套千种事物,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能成功的人,都能因势利导,遵循规律,做到做事不过分,生活不奢华,态度不傲慢。老子的“三去”,去甚、去奢、去泰,恰到好处,做人做事适度最好。
2017.12.21
强军如何治国
——第三十章:果而勿强
军队是用来保家卫国的,而不是南征北战的,老子以用兵之道来讲做人道理。
懂得用道来辅助君主的人,不用靠兵力来逞强天下,事情就好办。凡是军队到过的地方,就会田地荒芜、荆棘丛生,战争之后,必有灾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比有凶年。)
即便是正义的战争,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达到合理的结果就行了,不必靠武力来逞强,达到目的不妄自尊大,不自我夸耀,不骄傲自满,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这叫做取胜而不逞强,如果自逞强状,就会走向衰败,逞强者不合于道,不合于道的,就会迅速消亡。(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暴制暴,以恶制恶,不会成就大事,因为它不合道,不顺应人心。为了正义的战争也要适可而止,达到目的就鸣锣收兵。因为要追求的目标或要得到的结果都已达到,所以不能不知天高地厚,认不清自己,低估了对方,以为天下老子第一,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胜利之时也可能隐藏着危机,凡事不可逼人太甚,对待别人的方式就是对待自己的方式。越是成功之际,越要保持清醒地头脑,要想到初心如何?发心为何?,不为胜利的表象所迷惑,内心要有悲悯,眼光要放长远,遵循道的变动规律,不断修为自己,让自己的内存强大。
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