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相争,楚胜而晋败。但战争一起,多是两者皆有伤,双方都俘获了对方不少人。后来,晋楚交好,互换人质。
当然,当时的人质不和现在的人质一样,当时的人质多指贵族。
知䓨的父亲当时执掌晋国军队,所以知䓨变成了重要人物,因为他归国后也可能手握兵权。所以,在互换人质前,楚王和知䓨有了这样一段谈话。
“子其怨我乎?”
“子其德我乎?”
“何以报我?”
楚王问知䓨是怨恨他还是感激他,以此来试探知䓨。在这时候,知䓨还在楚国的控制之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个回答不好,很有可能就要送命。
知䓨在回答楚王的问话中,不卑不亢,既没有因为身在敌营而畏畏缩缩,也没有因为即将脱困而得意洋洋,只以公论回应。言及两国交战,被俘是自己无能,两国交好是国君们体恤百姓,回国之后,只是尽忠职守,来日交战,尽责而已。
言语之间,无私情,有公义。
现如今,天下太平。我们不用经历太多家仇国恨,只是在影视剧或书报上看到先人们精忠报国,不卑不亢的正义形象。
但是居安思危,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也许某一天,我们也要经历这样的生死抉择。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们的选择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我们能否继承先人们伟大的精神并且身体力行,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去继承,是值得思考的。
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总是会遇到私利与公利的抉择。在市场大发展,思想大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尊严的问题,也是应该值得思考的。
先人们的璀璨智慧和高贵人格,希望能依旧闪耀在我们这一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