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框架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未来事项发生并影响到组织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可能性(COSO)。
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ISO31000)。
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佛兰克·奈特)。
风险=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最大损失(风险敞口) x 风险发生的概率
R=E×P
(二)现代定义
风险管理是文化、能力、实践活动。
(三)风险评估对象
企业主要活动——经营管理,风险划分:决策风险、执行力风险。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面向决策—做正确的事,内部控制—面向执行—正确地做事。
(四)风险管理任务
管资金链、经营水平(体现为综合绩效)、任务完成情况(年度任务指标)、合法合规、外部重大风险。
二、内控与合规管理
(一)内控定义
2008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二)内部控制本质
控制主体:有裁量权的直接管理者(上级)
控制对象:员工(下级)
控制是对行为的约束。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客观方法)
设定目标-确定流程-识别风险点(阻碍目标达成的障碍因素)-制定应对策略-实施
不相容职务分离:内控的策略之一
(四)控制方法是规则(合规)
大合规:内规+外规
(五)内控体系五要素
控制环境:潜规则,薪酬政策、绩效考核、干部任用等
控制活动:显规则,明文规定
风险评估:制定规则的依据
信息沟通:识别风险,控制效果
监控:是保障,体系目标是否达成,遵从性如何
(六)内部控制体系选择一
财政部18个指引
会计控制+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体系选择二
企业家偏好+企业环境(管理控制)
(七)内控建设产出物
控制管理规范-控制程序文件-风险控制文档
(顶层约束)(主要业务条线如何工作,步骤和模式)(出现风险如何处置)
三合一:内控手册。手册中“控制点”一定是风险点,但反之不然。
【讨论题】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的关系
1.规章制度是内控成果的一部分。
2.内部控制更加强调了业务流程管控,包括工作秩序、工作程序、工作标准。
3.如果只通过规章制度建立工作秩序,而没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对工作程序和标准进行把控,就可能出现违背预期的情况。
4.规章制度通常不会规定如何避免风险、应对风险。
(八)内部控制与合规的关系
1. 内部控制=合规管理,两者协同是个假命题。
2. 论证方法:
内部控制走到合规管理,从合规管理走到内部控制。
合规管理:在合规义务中提取应遵循的规则-规则落实到业务活动中-业务流程上对违规行为做控制
内部控制:建立内控体系(内控手册)-业务流程上设定合规目标-业务流程上识别违规风险-在业务流程对违规行为做控制
(九)合规管理的第一种模式(三道防线模式):制度等于业务活动关联不大
1+1+N:一个管理政策、一个管理制度、N个重点合规领域的合规要求
合规风险识别预警:梳理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程度(专家法)-发出风险警示(提醒)
专家法:风险评估,风险损失敞口及发生概率,做成等级划分,可能发生或不太可能发生。损失等级与发生概率等级,得出风险严重性,做出预警(基于规则、制度的预警)。
第二种模式:内控流程管控模式,流程管控设定合规目标
第三种模式:全景视图模式,在第二种基础上增加了事中风险监控(合规风险点监控)。
三、风险评估过程与方法
(一)评估流程及内容
评估:识别、度量、评价、应对、监测、报告
风险的表征:1. 指标(利润目标未完成)2.事件(违规事件)
风险识别:事前识别;风险度量:事中识别风险
置信度达到5%的风险就应该被识别出来。
(二)风险识别基本路径(事先/事中)
目标导向:设定目标,任何阻碍目标实现。
情景导向:设置不同的情景,触发不希望情景的事件视为风险。
分类导向:此处的分类是可能风险源的事故结果。
经验导向:常见的、行业已知的。
流程导向: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解,每个流程、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同时优化流程。
事件导向:针对风险事件的情况,找出共性风险因素。
(三)风险识别的四种方法
结构化访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
原理:高管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高管的核心关注。
调查问卷:勾选式、引导型开放问卷
原理:对象是中高层干部,重要方法。弊端是识别出的风险太多。
研讨会议:风险管理部、业务部等成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风险评估。
原理:低效率,但有效。
历史数据分析:通过业务风险及控制状况记录,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完成风险识别。
(四)风险度量(KRI)
识别当下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属于风险度量的应用。
四大目标:资产安全、合法合规、信息披露、效率效果是否满足,否则存在缺陷。
风险的量化管理,难但是应该重视。
(五)风险评价/排序:管理的次序和投入资源(无需投入太多)
对风险进行排序:合理配置风控资源,实施恰当的应对策略。
定性分析:严重、重大、较为重大、一般、微小。
发生概率、风险敞口五级定性,专家法,有分歧采用“德尔菲法”。最终得出风险坐标图。
风险坐标图与企业风险管理实际不符:
1. 企业对所有风险可无差别对待。
2. 风险严重性,领导人意志是关键作用。
3. 经营风险数量不会太多,主要是内部控制风险。
(六)风险应对
策略之一:风险利用
风险管理本质:不是简单的抑制和降低风险,而是追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识别风险的重要方面: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
(七)风险管理成效评价:风险管理对经营绩效做出的贡献。
(八)风险管理具体工作:风险评估10步法
评估1个团队:高管团队。个人魅力、知识结构、管理经验、执行能力、管控能力等。
发掘2个优势: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核心竞争力。
弄清3个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合称商业模式)。
业务模式: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是什么?
盈利模式:怎么赚钱?获利能力或效率怎样?
营销模式:如何推广?销售渠道及激励机制如何?
有观点加入“风控模式”
查看4类指标: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率、增长率。
厘清5个结构:高管结构(职责、权限、个性)、股权结构、供应商结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
考察6个层面(内控的6个层面):历史合规、财务规范、依法纳税、产权清晰、劳动合规、环保合规。
落实7个关注:战略规划、例会制度、制度汇编、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公共关系。
分析8个数据: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性比率、销售毛利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值报酬率、市场占有率。以上8个数据反映了“资产效能”。
走好9个程序:收集资料、高管面谈、企业考察、竞争调查、供应商走访、客户走访、协会走访、政府走访、券商咨询。如非上市公司,券商咨询可不做。
报告10个内容:
企业历史沿革、企业产品与技术、行业分析、优势与不足、发展规划、股权结构、高管结构、财务分析、融资计划、风险应对。
四、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回顾: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内控:关注业务流程、执行力、人员行为。
风险管理:关注决策、战略。
(一)控制目标设定:存在哪些风险。
(二)识别风险、控制方法:不相容职务分离。
(三)基于不相容职务分离采取的必要措施。
(四)加入风险管控的流程再造。
(五)通过绩效指标衡量业务体系风险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