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儿子玩积木,我在旁读了几页《正面管教》,这套书买了好久了,因为印刷质量不怎么过关,读起来比较影响心情,就放下了。昨日读了姚梅老师的读书笔记,便又勾起了再读的欲望。
文中在序言中讲到作者在用了正面管教之后,自己发生的变化。文中这样叙述:我不再单纯的以自我克制的心态要求自己要耐心,而是越来越自然而直觉地、本能地耐心……更重要的是我的耐心不是来自娇惯和纵容,而是来自于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对自己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对父母正面引导孩子的方法的正确认识。因此,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具有优秀品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读到这里,深以为然,我之前有过类似的感受,但并不清楚是为什么,就像上次老班分享中讲到的,当你知道“在任何一个非人为划分的群体中,在个人素质和阶级划分上一定存在高低的差别”,那么你就不会为社会上存在素质低劣的人而百思不得其解,当你知道这就是常态,那么你就不会因为某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极不上心而扰乱你的情绪。
这就是“认知”的力量,同样的,当你知道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学习和成长的,当你知道一个人的成就感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当你知道人的大脑就是如此特别,当它接收到好处的时候,总会不断循环,进步就这样发生了……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就少了很多怒火,也压根不需要耗费能量平息怒火。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我认为耐心和忍耐完全不同,耐心是需要强大的认知做后盾,而忍耐没有,而且我认为怒火不是压住的,也不是靠“深呼吸,吸气,呼气”那几下就能排解的,而是很大程度上靠强大的认知。
所以,就像樊登老师讲道,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过程当然可能会有情绪的波动,但一定称不上是痛苦的,当陪娃的过程会感觉到痛苦,比如大家普遍认为最难熬的“陪娃写作业”如果是痛苦的,那么方法一定用错了。那么我们应该停下来,将我们的能量用在寻求方法,并尝试上,以一种“摸索”“试验”的心态,而不是盯着那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放,要求快速达到那个理想状态,这显然是有点急功近利了,那也是带着情绪在处理问题,是爬行脑在控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