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和著名诗人余秀华在秭归屈原祠的一次见面
9月13日,由宜昌市政府主办、市文联和秭归县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诗歌节“诗在民间—屈原楚辞吟唱会”在秭归县成功举办。在这次诗歌的盛会上,我和著名诗人余秀华在秭归屈原祠短暂见面,并且拍照留念,此情此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当年,余秀华凭借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爆朋友圈,一举成名,火爆大江南北。而在现实中,余老师平和,风趣,幽默,低调。她就像是新诗歌的一个标杆,有着数量庞大的粉丝,而我,只是其中一个。
我们都依靠诗歌取暖,获得某种救赎!
这是余老师第二次来秭归了,阿姐华兰是她的忠实粉丝,她向她介绍说,秀华,这是我们秭归的小伙子韩裕平,他也是一名狂热的诗歌爱好者,想和您合个影,留个纪念。余老师看看我说,这哪是小伙子,分明是老伙子,大家都开心地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瞧瞧,这就是余秀华老师了,她笑称我是老伙子,真是叫人印象深刻,终生难忘!我说老早就关注她的公众号了,她说挺好,关注公众号就好啦,此外,没有过多的话。个性!秭归,是诗歌的原乡,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也是生长诗歌的沃土,我在心里说,余老师,秭归欢迎您!也对更广大的诗人朋友们,借助卢辉书记的一句话,轻轻说一声,秭归那么大,欢迎到秭归来看看!
事后,我想,诗歌就像是我们的另外一个灵魂,我们注定不会被世人所理解。不过,想过来了,如果人人都理解我们,那我们要平凡普通成什么样子呀!
对罗,我的处女诗集《情定花桥,留住乡愁留住你》,也就是因此秭归县委卢书记给我写亲笔回信的那本书,也许还不够好,很稚嫩,很单纯,被人痛批没内涵,小儿科,但我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我在成长,那也是成长的结晶!目前,该书在秭归茅坪希望书店(实验小学斜对面)和地税局旁边花印象鲜花店以及石柱圣天庄园专售,欢迎选购!另外,我的爱心微店也有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加油吧,老伙子!
本文系九条命韩裕平原创所有,版权保护,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简介:嗨,大家好!我叫韩裕平,江湖人称九条命,屈原故里秭归茅坪镇长岭村人,典型80后,草根作者一枚。1985年大雪之夜,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历经童年苦难岁月,自小爱阅读,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高中毕业以后,开始边打工边创作,诗歌散文小说都有涉猎,有多篇短小文字刊于《工人日报》、《桂林日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屈原文学》、《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等。经授权,改编老电影《桥》和《地道战》,成书《桥》和《地道战》,出版有童话故事集《看——那个树洞》上下册,散文集《无声的尖叫》,诗歌集《情定花桥,留住乡愁留住你》,秭归作协会员,今隐居花桥,供职于秭归县圣天观集团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业余耍笔杆子,喝墨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原创的心血,转载请留言,谢谢!
以下来自网络摘编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网络诗人。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转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经历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
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2012年7月,她随同乡一起去温州打工,在异乡,她第一次感觉自己有了故乡,并写了一首诗《在异乡失眠》。
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以《在打谷场上赶鸡》为主标题,推出了余秀华的9首诗歌作品,并配发了她的创作谈《摇摇晃晃的人间》和编辑评论文章。
2014年12月15日,余秀华参加由诗刊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余秀华等5位“最低层的人”的诗歌朗诵会。
2015年1月,广西师大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其中,《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突破10万册,成为20年来中国销量最大的诗集。
个人生活
因为出生带来的缺陷,余秀华从6岁才学会走路,那以前,她总是在院门口爬来爬去。行走对于幼年时代的她非常困难,家人先是给她做了学步车,后来又换成拐棍,再后来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走了。余秀华19岁时辍学,在非自由恋爱情况下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尹世平。两人有一个儿子,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
2014年,余秀华与丈夫离婚。
曾欲乞讨
因为出生带来的缺陷,余秀华从6岁才学会走路,那以前,她总是在院门口爬来爬去。行走对于幼年时代的她非常困难,家人先是给她做了学步车,后来又换成拐棍,再后来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走了。
2010年左右,余秀华还没有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离出名还早,她想给自己谋个生路。“父母会老,丈夫靠不住,儿子会有自己的家。如果还想活下去,迟早会有(讨饭)这一天。”她去荆门市,观察天桥上的乞讨者如何行乞,自己也跟着拿了一个破碗。“没有搞成。我就是跪不下去。”
情感世界
对爱情的渴望,余秀华从来不加掩饰。早期的诗稿里,她会密集地专给某个人写很多首诗,那人的姓反复出现在诗中。
余秀华曾说她爱过的人,虽没几个,但每次结果都很痛苦。2015年1月,余秀华以“脑瘫女诗人”之名爆红后,优酷邀请范俭为余秀华制作拍摄纪录片,期间余秀华爱上一个比她年纪大许多的文人,表白后遭拒。 “她哭了一整夜,最后胃疼得不得了。疼到后来吐血了。”那一整夜,范俭陪着她,没有开机拍摄。
“过去二十多年,余秀华最想得到的就是爱情、由爱情产生的情欲。但都没真正实现过。当她有能力掌控人生时,她就想去实现。首先要解除不自由,就得离婚。”
创作特色
爱情欲望
余秀华的诗歌中有许多爱情诗。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带有残缺的女人,她对爱的缺失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她的爱情诗并不满足于对爱情欲望的诗意呈现,而是极力展现出丰富复杂、个性鲜明的女性主体形象。她诗中的女性抒情者是一个深怀自卑感揽镜徘徊的“傻子”、“犯病者”(《与一面镜子遇见了》),也是极为清高骄傲、爱自己身体里的锈斑胜过爱“你”的自恋者(《我想要的爱情》);是在“你”口渴的时候,甘愿以自己青春的鲜血供奉“你”的奉献者(《面对面》),又是决定将“人间情事一丢”重获“清澈的骨骼”的逃离者(《在田野上打柴火》);是让爱情的冰凉火焰照亮深处伤疤后兀自熄灭的孤独者(《战栗》),又是如果回到过去会“把爱过的人再爱一遍,把疼通过的再疼一遍”的痴情者(《人到中年》)。她的诗歌充溢着爱的躁动与呼唤、爱的幻灭与实现等复杂的意蕴,爱情与其说是其诗歌的主题,不如说是引发诗人对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进行本体追问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