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缘起
来到一帆的工作坊前对她的认知仅限于欣频老师的干女儿、环游各国的达人、剑桥博士。知道她名校毕业后从投行辞职,去过南极,去过65个国家旅行。这些光环之下,她是怎样的人呢?我一无所知,仅有的一次连接就是去年听过她的一次线上分享。那时就好奇她怎么来的这么多能量。
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她的工作坊报名海报。当时有点心动但一直没采取行动。因为课程需要三天时间,这就意味着必须请一天假。怕给别人带来麻烦,如果不是必要,我基本很少请假。 就这样又过了一阵子,看到有个小伙伴发的转让课程消息。一下子那个想参加的念头又升起来了,才发现其实一直都想参加,只不是我给自己设置了障碍。这次决定臣服当下的感受,没再纠结直接联系了转让的小伙伴,很顺利报了名。
上周末,工作坊开课的日子。一大早只睡了四个小时从广州赶到深圳。兜兜转转找到上课地点,当推开门刹那,我想一个新世界开始了。
02 U理论介绍
何为U?
U型理论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讲师、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人,PresencingInstitute创始人,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创新与知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奥托·夏莫(C.OttoScharmer)创造的理论。他认为《U型理论》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一套方法”,“一个框架”,以及“一种存在方式”。
U型理论既提供了一个框架,也是一种方法。从框架的角度来看,它揭示的是向过去学习与向未来学习之间的区别。U型理论提倡向正在发生的未来(emergingfuture)学习,而所有优秀的传统学习方法都是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如常见的“最佳实践”。随着我们步入一个破坏性变革频发的时代,向未来学习的意义变得日益重大。当我们开展破坏性创新,或者当组织或社会、文化进行根本性变革,尝试获得突破时,我都在不知不觉中向未来学习。另一方面,U型理论也是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套流程。要想向未来学习,必须经历一段包括3个重要阶段的旅程。
第一个阶段是观察、观察、观察,简单说就是跳出自我和现有机构的小圈子,走到你所在系统的边缘或者边缘之外,打开思维、心灵和意愿去倾听、观察。正是这些地方蕴藏着解决现有问题的巨大潜能,而非系统的中心地带。
第二个阶段是静修和反思,允许内在觉知去涌现。你不仅要站在外面看,要回到内心。问自己,在所有正在生成的可能性中,你最有共鸣的是什么?你最想成为未来哪个故事中的一部分?这时你就会产生灵感、目标和关于未来的想法,进而制定探索未来某些特定可能性的原型计划(prototypingin initiative)。
第三个阶段是将原型计划付诸实施。首先要进行预实施(pre-pilot),即先在小范围内创造一个可以反映大系统关键特征的微观世界,快速实施计划,快速得到反馈,快速改进升级,再去运用到真正的大环境中。
———— 奥托·夏莫
U型理论主要有三个阶段组成,下载过去的模式、自然流向、生成中的未来。首先找到过去的固有模式是什么,什么导致了你一再犯同样的错误?找到了过去模式后,你要面临克服评判之声(Voice of Judgment)、嘲讽之声(Voiceof Cynicism)、恐惧之声(Voiceof Fear)的困难,要保持知觉, 放下放下旧有的惯性模式。
聆听的四个层次
聆听别人一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惯性聆听,带有评判的习惯。别人刚一说话,你就说哦,我知道了,你应该怎样怎样。你关注的焦点在自身。第二层是向外聆听,到了客观事实的层面,你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了。你听到对方说的事实是什么 。第三层是向内聆听,站在对方的角度,带着同理心去倾听。第四层是聆听源头,生成型聆听,放下小我链接到大我的状态。
自然流现(Presencing)
自然流现是结合了当下(presence)和感知(sensing)两个概念的词,放下即是接纳。当进入完全的当下、呈现开放的状态,未来的力量会潜入,天命向我们展开。
如何达到自然流现呢?与自己独处、静坐、瑜伽、在自然中漫步等等。不要做太多消耗自己的事情,而是多用艺术诗歌等方式滋养自己。
生成中的未来
生成中的未来意味着不是你去规划一个未来,当你经历了自然流现,未来将自然而然的流向你。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感知到未来。这个未来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非常靠近的未来流向你。自然流现一点点汇集,每个当下充满觉知,一点点敞开然后一个小小的未来就会流向你。渐渐的,就会有一个更完整的图景出现。最终你有了一个完整的未来。
三元理论
思考则是能客观分析有逻辑。情感代表着能感知别人的情绪,与周围世界相连接。意志则是代表来到世界的使命是什么。思考、情感、意志这三个层面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平衡。打开思维就是有意识的放下评判,打开情感是在打开自己的感知器官,保持觉知。打开意志则是全部接纳自己,放下恐惧,看见事实。
03课堂感悟
工作坊的老师除一帆外,还有小永老师。小永老师说话慢条斯理,他主要负责用深入浅出的话讲述U理论,一帆则用女性感性的一面引导我们。课堂很多环节设计都很用心,大量互动游戏与工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体验,这些工具也很好落实到生活中。
唱诵舞蹈环节
课堂是从一首歌曲歌颂地球母亲的歌曲开始,《The River is flowing》。这是一首让人心很宁静的歌,课堂结束后仍一直萦绕在我脑海。好像一个按钮,一听这首歌就能想到与一帆和小伙伴在一起的三天短暂又漫长的时光。
The river is flowing, flowing and growing
The river is flowing, back to the sea
Mother Earth carry me, the child that I will always be
Mother Earth carry me, back to the sea
第二天,一帆带着我们唱“哈利路亚”,分组成一、二、三、四、五声部,用不同的音调唱这句话。我所在的是四声部,类似升华部分。不知为何唱着唱着就流下了眼泪,想到了梵蒂冈大教堂里白色主教带教徒环场一周的情景,他们唱出的歌曲犹如天籁般飘荡在大教堂的上空。尽管我没宗教信仰,但依然被宗教中的圣洁和纯净所感动。
宇航员看地球
这个视频讲述的是1969年5月18日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时,其中一个宇航员像开玩笑一样,调转了摄像机。一下子地球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第一次看到生活了几十年的这个圆圆发着光的星体,十分震撼。作为地球的子民,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世界的美好尽一份责任,应该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3D建模 +17问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都和未来有关。3D建模是两人一组,互为案主和教练。案主就现状做一个沙盘,在回答教练的几个问题后再自己改动沙盘,改动的沙盘代表未来的状态。
17个问题的设计,代表了通往未来场域的问题。这些问题帮助你发现现在面临的挑战,让你更清晰的看到“正在生成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不加思考的书写会让你把自己的心坦诚下来。通过问答我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感觉,如果说之前是明确的,现在这个景象则越发清晰与具象。属于我的未来正在生成,那个触手可及的远方。
真心话曼陀罗
每个人都曾有恐惧、障碍、匮乏的时刻,有时候你只需要找到这个情绪,然后坦然和它告别。告别后清空内心,重新出发。把心里浑浊的水倒出来,才有空间接纳新的东西。
案例环节
案例环节是四人一组,每人提供一个案例,其余三人作为支持者、倾听者。我们组第一个开篇就很走心,小伙伴说到伤心时泪流满面。我们也跟着稀里哗啦的,第一个案例结束后地上一堆纸巾。第二个小伙伴也很敞开,坦言自己的工作困惑。第三个小伙伴无保留的说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整个场域是打开的,信任的。起初要很用力按捺自己的评判之心、想给建议之心,后面居然真做到了不评判,抱着同理心倾听。倾听后每次我脑中都有很多画面,小伙伴们给彼此的画面都和案主相互关联。比如我给一伙伴的其中一个画面是长城,她刚好今年去了长城,并且和我说的情形差不多。
就做案主来说,我本来以为我没什么打问题,放在最后一个会比较轻松。结果生活中午就给我一个考验。因为和孩子有关的,以至我做案主诉说时脑海里一直是孩子的画面,忍不住担心的情绪。当我全部说出来后,突然开始释怀了,对孩子的担心转化为对家人的同理心。当敞开了这部分心扉,更多的信任感就朝我涌现。三个小伙伴给我的画面都和我的未来有关,简直是我未来之流的完美呈现。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体验。
共创
几十人一笔一划共创美好未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自我创造与发现,这是一卷美丽的画幅,更是一个个美好未来。
每个人都需要静下心来,从别人的一笔一划里看到需求、看到渴望,再给予她想要的,呼应她的需求与渴望。每一个人都从一个小小起点开始,与别人汇聚、共生,再彼此依存彼此映衬。也充分体会了抛弃小我走向大我的畅快淋漓。
画的过程中我在两个心形面前驻足停留,加上了代表我们全家的两个字母:L 和 E。再过一阵子回看时突然发现,我写的两个字母和心一起就是代表LOVE——————爱。爱,这是多么温暖而明媚的字眼,不仅要有小家挚爱,更要有大家大爱。
04结语
时间是个变量,三天时间漫长又短暂。这个场域里大家从彼此陌生到相互熟悉,最后依依不舍。到了结营仪式,一帆和小永老师吹灭蜡烛。我看到一帆在流泪,很多同学又开始飙泪。这里太美好,不忍离去。
开课前我曾疑惑盛名之下的一帆是怎样的人,此刻我得到了答案。三天里我没和一帆单独说过话,只是静静感受。感受她的单纯而合一,真诚而自然。她指挥着音乐,像个孩子,像个精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不需太多言语。只要你是敞开的状态,对方自然接受到这样的讯息。你是怎样的人,是会被别人感知到的。
三天,其实只是一个开端。
有些改变,有些影响,在心里。在行动里。
以后的路还很长,
我在等待着生成属于我的未来。
愿喜悦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