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是唐玄宗后期有名的奸相,《新唐书》将其列入《奸臣传》,《资治通鉴》说他“养成天下之乱”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李林甫的才能、吏干与为人处世的方式,契合了玄宗在当时的需要,因此他成了玄宗为当时朝局选中的宰相。玄宗晚年的时候,与给事中裴士淹品评朝中大臣,给李林甫的评价是“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中说,李林甫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可见他办事谨慎,纲纪严明,讲究效率。李林甫是以吏干精明而著称的,他精熟于官府运作和官僚事务,他在任期内使各项事务井井有条。如果没有这一点,恐怕李林甫很难独揽朝政达十九年之久。虽然李林甫依法办事的目的在于个人专权,但是完善立法,对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天宝时期能维持十多年的安定局面,原因就在于此。
身居相位长达十九年,他曾对朝中大臣说过这样一句话:“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新唐书·李林甫传》)大意是讲,做臣下的,不要那么多嘴多舌,没见那些仪仗马吗?一言不发却享受三品的马料,而叫一
声就被废斥不用,到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大臣们听了李林甫的“马料论”后,果然都不再多语,史称“由是谏诤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