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流传最广的创世神话是盘古开天地。说的是,宇宙最初是像鸡蛋一样的一片混沌(dùn),有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睡在其中。他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发现四周一片黑暗,就用一把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大斧子劈开了这个“鸡蛋”。从此,“轻清”的东西上升成为了天,“重浊”的东西下降成为了地,世界诞生了。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于三国时的《三五历记》,作者叫徐整,但《三五历纪》并没提到那把神奇的斧子,也没说盘古是在混沌中“睡”了一万八千年,只说他是“生其中”,由于“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所以看上去更像是盘古长个把天地给撑开了,根本没有“开辟”什么事。
徐整在他的另一部作品《五运历年记》里还记载了盘古的另一个重要事迹,那便是“垂死化身”。说的是盘古临死的时候,“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zī)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这样一来,盘古的功绩就不仅是开天辟地了,还包括了创造宇宙万物,连人类都是他身上的寄生虫变的,很抢了一些女娲造人的风头。
在三国以前的典籍中,盘古这个名字从来也没出现过,但这却并没妨碍这个故事的传播。这也许是由于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缺少创世这一环,也许是由于其他原因,但无论如何,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流传了下来,并被广泛接受,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往往以为它也是上古传说之一。
不过,虽然盘古是一个半路出现的神祇(qí),但那个像鸡蛋一样的混沌却是古已有之——虽然它并不一定像个鸡蛋。混沌的本义是指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含有孕育的意味。《山海经·西山经》描述它的样子说:像一个红色的球,有六条腿,四个翅膀,但是没有面目。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道混沌的原型是什么了。也许它真的是产生于对鸡蛋孵出小鸡的惊诧,也许只是产生于对太阳从黎明前的黑暗中喷薄而出的描绘,或者也可能是产生于潜意识中对母亲子宫内环境的记忆,但无论如何,混沌代表这样一种状态:黑暗、寂寥、没有方位、没有时间,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但又随时都会开始。
关于混沌的记述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庄子·应帝王》中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南海之帝叫倏(shū),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叫混沌。这个混沌跟普通人不一样,他的脸上没有五官。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对他们很好。倏和忽就想报答他,打算替他造出五官来,以使他也能够像普通人一样享受视听之乐。于是,倏和忽趁着混沌睡觉的时候开工了。每天凿出一窍。到了第七天,七窍造好了,混沌也死了。
有人说这是另一个版本的创世故事,但也有人说并非如此。不过,庄子写这个故事的本意可能跟混沌本身毫无关系,他其实只是借混沌之死说明,人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当然的去做一些事,有意为之也许会得到意料之外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意趣不仅仅是创世那么单纯,虽然它也可能真的是脱胎于上古的创世神话。
总之,不论是借助于盘古之手还是借助于倏和忽,混沌不存在了,这的确含有人类摆脱蒙昧,开始走向文明的隐喻。文明的发端是极其艰辛的,我们几乎无从知道历史的真实是什么。神话满足了我们的这一好奇心。在中国的神话中,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一大批神祇的贡献,而在这些伟大的神祇中,有一个叫做轩辕黄帝,他被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
让我们就从这位伟大的黄帝开始我们的闲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