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看过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恨相遇太晚。
主角高郁就像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前言里的"迷失的一代"那样,好似拥有着对生活的掌控力但却完全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高郁眼中的爱是李唯森承受不起的,他像很多同性恋一样渴望纯粹的,全身性的来自于李唯森的爱,可当时的李唯森给不了,当唯森面对家人和爱人的选择时,他妄想能得到全部,高郁却明白自己不能犯贱地横插在李唯森与嫂子之间,就干脆选择离开,既然无法让对方死心就干脆自己离开树荫。
《十年》的经典之处还来自于对于主角们高中时代的描写,高郁就是过去、现在、哪怕将来很远的时光里情窦初开时同志的写照,当遇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时,或欣喜若狂,或茫然无措,或心生羞愧,当时的圈子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那时候高郁"觉醒"时还带着几分对同志身份的恐惧感,边看他们的高中时代,我一边在感叹这不就是我和我喜欢过的"他们"的影子?喜欢的如此纯粹,就算关于性的想法也是如此澄澈透明,也会像高郁一样悄悄的为那些"不该有的念头"而羞红着脸,也会将"他们"说过的话细细品味变成自己心中的幻想,会将他们的眼神、对视的那一刹、与自己的肢体接触深深刻进记忆里以备将来的某些考量。
而高郁的高中时光无疑又是最让人羡慕的,作为一个与两个直人冷战过,并且正身处第二段冷战中的我更钦佩那时的高郁,他能控制住所有的关于李唯森的悸动。将其深深埋入冷静的沙堆,待这份感情抽枝发芽时他又会再次引来海浪将其冲倒。每当他矫情的时候他都能用理智压制住势头的发展,不会像我一样幻想着寻找着直人身上的种种可能,当直人对他有亲密的举动或是言语时,他会自我催眠道:"了了""没什么""只不过是……""别多想了",而不会如我一般钻进牛角尖里,沉浸在自己构建的感情世界无法自拔。
我高三那年,第一次"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年,我感叹于自己的脆弱和坚强,前者因为冷战的时候会不自觉想到他,想和他说话,想听他说话,想陪他玩闹……一想到就会心痛如绞,但又会因为和他在一起的趣事呆笑好长一阵时间……后者不多解释,用书上的一句话再好解释不过"人,就是这么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动物吧"言归正传,我转进了另一个单招班,开始为了考上大学而从新拾起荒废一年半的学业,这里我又得谢谢第一段冷战的直人,是我和他的事让我不得不开始转移注意力,后来发现每天认真听课时间会过得很快,想那个直人的频率也起码降低了2/3,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上课如果积极回答问题的话直人就能听到我的声音了……这个特点和现在一样,无论呆哪儿都希望分出所谓的"胜负"……
新的班级我也适应得很快,这个班学习氛围比原来的班级上了不知几个档次,考上大学这一点功不可没,我的名词也在一次次考试中上升着……
一次考试结束,老师重新排了座,我成了组长,组员中有一个比我高壮的,可意外的是他声音超级好听+温柔,而且人长得超级萌,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人品也很奈斯……不无意外地我喜欢上了他,暂且不论后来的狗血故事,他是第一个说过我眼睛很好看的人,他当时对我说"只有眼睛骗不了人"我只记得当时我漏拍的心跳和加速上升的血压,这些话让我不敢和他对视……
李唯森也说过高郁的眼睛很好看。
我觉得赵平川是《十年》中最温暖的一个人,无论是作为一个好友或者说一个带着恋人身份的朋友。高中时代的小川似乎是一朵随风漂流的蒲公英,仿佛他比高郁迷惘,高郁学习他跟着,可后来他好像变成了那阵风,他过得比李唯森和高郁都要好很多,他主宰了自己的生活,从和高郁坦白到结婚生子,他的一生像水滴流入江河汇入大海波澜不惊却又不会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