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是一本主内以基督徒的视角讲述界限设立的书籍。起初,是一个主内的姐妹认为我界限上有些不大健康的迹象,要么过度冷漠、要么过度依赖,于是她推荐我《过犹不及》一书。
这位姐妹极其有界限感,她懂得在何事上说“不”,即使那件事在大家看来是好的,比如邀请大家参加某个灵修小组。她认为,有些时候参加过多的灵修活动反而不大好。她信主多年,灵命比较成熟,因此牧者会邀请她担任干事负责灵修服侍,但她会综合考虑之后推掉一些邀请。
起初,我对她的不热心有些另眼相待,关于服侍主的事情都不上心,似乎不够敬畏神。我初读她推荐的《过犹不及》感到有些冰冷。
随后,我回到家乡,发觉界限真的太重要了。我们一家人里,很少有人会果断说“不”。正因为如此,其他人若是说“不”,就会引得众人的不满,进而对那说“不”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排斥。
要么,就是有人以“不”来要求更多的条件。因为不适应“不”,所以“不”就变得格外有杀伤力。当家里的人独立性变强,ta的“不”就变得更加有力量,为了消除“不”的存在,有时候父母会越界去承担孩子该尽的本分,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索取心越来越重。
发觉这些问题之后,我再度翻开《过犹不及》,心里竟然对其中的观点赞同不已。从认为界限是冰冷而无爱心的转变为认识到界限是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我慢慢从一个依附人变成了成熟独立的人。
我挑出一段我极其认同的部分来阐述设立界限的好处以及在设立界限时人心态的转变:
设限能力不成熟的人常常和一些爱侵犯人家界线的人在一起,这些人可能是家人、同事、配偶、教会的会友,或是朋友。
对他们而言,界线上的困惑不清似乎是正常的,因此,他们不大能察觉它对自己与别人的破坏性。
但是,曾在界线被伤害的人开始发展自己的界线,改变随之而来。他们变得喜欢某一种人——听到别人说不时,这种人不会论断对方,也不会伤害、攻击对方,或以操纵或控制的方式想碾碎对方的界线,而只会很简单地说:“没问题——我们会想念你。下次见了。”
这改变的原因与神设计我们的方式有关。我们之所以被造成自由的,有个很基本的理由:去爱,去有意义地与神与人接近。“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歌罗西书》三章14节)这个基本真理强调的正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部分,而且当我们找到可以自由设立界线的关系后,很奇妙的事情会发生。我们除了可以自由地对人说“不”外,还可以向人家说“好”——那种没有冲突、完全出自肺腑、真心感激的好。我们将会为爱好界线的人深深吸引,因为在他们中间,我们可以成为一个诚实、绝无虚假、有爱心的人。
一个曾在界线上受伤的人会觉得:能够清楚地对人说不的人似乎很冰冷无礼。但是,当他与这些人的界线稳固坚定后,这些人在他眼中,变成有爱心、独特清新、真诚的人。
我们需要跟爱好界线的人搭建深刻、有意义的情感。界线是无法在真空中发展的。当我们能够和这些人建立关系,要求他们的支持、了解,神将会——借着他们——给予我们恩典与能力去进行设限这项艰巨的工作。而我们被爱好界线者的吸引也将延伸到神的身上。
以上是触动我心、令我对界限的意识被翻转的语句,希望也能造福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