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国内战的这几年中,齐国干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帮助范氏、中行氏取胜,而是尽可能地拖延战争的进度,以实现削弱晋国的目的,这个目的,就和智跞欲通过战争削弱赵氏是一致的。
因此齐国在战争的中期,主要是向范氏、中行氏提供粮草补给,很少直接派兵干预,在初期的干预也只是在帮助范氏稳住阵脚。到战争的后期,由于交通线被切断,齐国不得已大量派兵侵入晋国内敌,也是为了打通补给线并牵制赵军的注意力,以给范氏提供喘息的机会,延长战争损耗。因此尽管占领了很多城池,但却没有和赵军的主力爆发冲突。
齐国联盟内部也不稳固,与盟的各国往往各有各的盘算。在战争期间,齐景公分别与卫、鲁、宋、郑等国举行了几次双边或者三边的会盟,但是将五国统一起来举行的大型会盟活动是完全没有的。
可见以齐景公当时的力量,并没有办法消除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将各国都统合起来,齐盟各国彼此之间矛盾不断,其霸业基础自然也就不牢靠了。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郑宋之间的世代恩怨。郑宋之间从春秋早期开始的世仇关系,如今同样在发挥着作用,盟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手段震慑,这对矛盾就会爆发出来。如战争早期,宋国爆发了持续四年的内乱,而郑国作为齐国的盟友,在帮助范氏之余,还忙里偷闲地派罕达为了公子地而出兵伐宋。
郑国落井下石的做法让宋国很是恼火,还是在齐国的安抚之下,才勉强同意不对郑国采取报复手段,但同时也不愿意与郑国合作。在齐、卫、郑干预晋国内乱的时候,宋国并没有出兵协助,反而是去讨伐曹国和小邾国去了。
对于宋国的姿态,齐景公其实是很不满意的,但因为当时晋国内战还未结束,所以也就忍了。等到范氏败亡,齐景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宋国的不合作态度进行征讨。
鲁国在战争早期正在孔子的主持下忙着堕三都,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变乱。堕三都失败后孔子流亡卫国,鲁定公在不久后也去世了,对于齐国实际上没有给予太大的帮助。
另外,鲁国与齐国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投其所好,害怕齐国会对自己不利。但当他们发现齐国腾不出手来的时候,对齐国的态度也就有些不以为然。一边与齐国虚与委蛇,一边还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侵夺邾国土地的事业中去了。
范氏中行氏败逃齐国后,齐国在晋国国内失去了强援,原本松散的反晋联盟也宣告解体,对于晋国的入侵也只能罢手。看着他面前这两个曾经寄予了厚望的亡臣,齐景公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愤懑。
晋定公二十二年(490BC),在位五十六年的齐景公在满腔的愤懑中溘然辞世。齐景公死后,世卿国夏(惠子)、高张(昭子)立晏孺子荼为君并把持朝政,景公诸公子出奔鲁卫,齐国政局风云突变,给一直潜伏在齐国朝堂上的阴谋家陈乞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在晋国,赵鞅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对范氏战争的胜利。为了清除战败后逃窜并受到邻国保护的范氏余党,彻底断绝了范氏、中行氏再兴叛乱的可能,当年夏天赵鞅出兵伐卫、包围中牟,次年又北伐鲜虞,对两国干预晋乱进行报复。
与此同时,早在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时候,赵鞅就开始为战后的利益格局操心了。晋定公二十年(492BC),在占领朝歌城后不久,赵鞅就将原来依附于自己的范皋夷杀掉了。
范皋夷的算盘,是希望通过赵氏让自己取代范吉射,在战后成为范氏的宗主。但这都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赵鞅通过艰苦的战斗打败了范氏,怎么可能还允许范氏继续存在?这是晋国政治的内在逻辑,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完全消灭对手,才能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范皋夷之死和范吉射的流亡,宣告了从晋献公时期开始兴起,在晋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二百年的祁姓范氏家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中行寅在失败后流亡后,似乎对自己过去的种种都幡然悔悟。他在流亡途中,经过一处县邑,这个县的长官原来是中行氏的属臣,因此就有随从对他说:“这个人是您的故人,咱们何不到他那里休息一下,还能等等落在后面的人?”
中行寅哀叹说:“以前我喜欢音乐,他就送我一把琴;我喜欢玉,他就送我一只上好的玉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让我接纳他,刻意地纵容我的过失。如果我现在去他那儿,恐怕我就会变成他为了讨好新主子而献出的投名状了。”据说中行寅离开后,那个长官果然就把他后面的两辆车截获了,献给了赵鞅。
二十多年后,晋国智瑶出兵攻打郑国,齐国陈恒出兵援郑,智瑶不想与齐军接战,便撤军回国了。中行寅随陈恒出征,他探听到晋军可能偷袭齐军的消息,便告知了陈恒。不料陈恒胸有成竹,早已制定好了各种预案,根本不担心晋军来犯。
中行寅想到自己当年的仓促,不由得喟叹说:“我总算知道我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了,君子谋划一件事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到开始、发展和结果。我做事不够周全,失败不也是必然的吗?”但中行寅的觉悟终究还是太迟了,他不可能带着这份觉悟重新来过,只能默默地接受这最终的结果。
随着范吉射和中行寅的流亡,从晋定公十五年开始的晋国内乱,经过将近八年的长期激战后,终于在定公二十二年落下了帷幕。这也标志着,自平公八年(550BC)栾氏灭族后形成六卿割据的体制,在维持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后,终于解体了,一个以智、赵、韩、魏四卿主导的新政治格局自此成型。
只是,一场战争的结束,往往只是另一场战争的开端。在战争状态下形成的四卿联盟,也伴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开始出现嫌隙,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又开始酝酿。
正如赵氏家臣傅傁在铁之战后所说的:“虽然打败了郑国,还有智氏在那里,忧患还不能消除呢!”打败了范氏和中行氏之后,赵氏并不能就此过上安稳的日子,智氏,将成为他新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