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灌和滴灌是两种常见的浇灌方式。由教学中的两种教育理念,联想到两种浇灌方式。
经常有人感慨,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堂,为什么学生和学生的差别那么大呢?——除了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之外,以“老师”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可能是根本。以教师为中心时,学生的收获跟漫灌有点相似。教师安排的内容可能是学生的共性问题。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性化问题却没有得到“浇灌”。
滴灌是把水引到每一种植物附近,保证每棵植物的根部都能充分吸收水分。属于精准浇灌。教学中的滴灌,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观察和练习,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然后,去扎扎实实解决。
这里的观察和练习,指的是——通过练习观察,通过练习总结,通过练习确认。
通过练习观察。对练习中的问题分类,哪些超出了能力范围,哪些有知识性的漏洞,把重点放在有漏洞的知识点上。——这里强调提高的有效性。有漏洞,说明也有基础。
通过练习总结。锁定出现漏洞的知识点,先理清概念,再订正错题。——关注“考什么”和“怎么答”。
通过练习确认。错题订正结束后,再从现有资料中寻找考察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训练3-5题,强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关注正向反馈。
老师扶上马再送一程,很有必要。通过错题界定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是什么,把概念和原理彻底弄清楚,然后在老师指导下,搜集同类题目3-5道,独立完成并且保证准确率。确认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为止。
等学生明白这个基本流程之后,查找知识漏洞,刻意训练同类型题目,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法”往往就是“学法”。“学法”可能是老师用过,大多数孩子用过都有效的。
“学法”最终必上升为学生自己的“教法”——自学的方法。哪些方式方法是自己最需要的,适合自己的,需要自己感悟和提炼。
活生生的教学经验,写成文字之后,也变得有些抽象了,即便如此,我相信每一个学有所得的人,还是会有自己的共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