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来杭,已是前一年春节后的冬日。今年八月疫情好转后携妻来江南故地,适逢暑热正酣,遂一路从无锡经苏州赴上海返程,除了到访商场展馆就是呆在酒店房间,所以压根儿就没想来杭州游西湖。
又逢阴雨天,和去年那次淡季错峰自驾游时遭遇全程不见阳光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妻由于近日东北地区该死的强降雪,导致航班取消未能成行,只有我一个人孤单游荡,独自观赏。
结束了匆匆的中国财税博物馆参观,沿曲折的台阶和石路向吴山城隍阁进发。脚步轻快,转眼到达一处开阔的广场,北侧灰色照壁上“吴山大观”四个字巍然醒目,在蒙蒙天地间更显端庄大气。走近城隍阁入口,才发现是需要购票登临的,30元/成人的价格还算公道(事实上居高观景后更觉超值),于是立马在线购票,扫码进场。
山门前的一副楹联很有气度: 装点湖山呼来上下几重阁,打量吴越换了东南第一州。吴山不愧为自杭州城区楔入西湖景区的一脉丘麓,择山峦高处修建重楼高阁亦是古人绝妙,可观瞻胜景,可怡悦雅兴。
“吴山天风”为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吴山天风”即由此而得名。(此段摘自百度百科)
碑亭这类建筑在名胜古迹甚至后来修建的仿古景点都较为常见。不过,吴山天风石碑字体遒劲有力、气势凌厉如锋,清风穿亭而过,立柱飞檐,威仪庄重。一副“湖影长堤分内外,江流全浙划东西”的楹联,更是与“吴山天风”远近互应,大小相宜。
历史上,吴山城隍阁屡建屡毁,据记载最后一次是在1958年。其实,诸多古建筑的命运大抵如此,被破坏被毁弃已是劫数难逃。如今重修重建的城隍阁规制气度肯定不输以往,只是古韵有欠,旧迹难寻。
略略参观底下两层风物民俗展之后,直奔三楼向外抻延出的观景平台。无一例外,此处已被商业性开发利用,变成了餐饮消费区。88元一位的套餐尚不算贵,也不强制用餐和限制观景拍照,可是我既没胃口又对此举甚为反感,果断转身离开爬上四楼。
四楼的围栏与柱窗间仅容两人错身,屋内俱是大小包间供客人饮宴。可能还是可支配财富的层次不高,每每见惯此种高消费低享受的所在,心中不免盘算嘀咕所值所得。也许,餐前暂等,饭后且歇,以及谈笑风声之余,推杯换盏之暇,皆可起身远眺,凭栏俯瞰,将西湖美色与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悉获于心,才是饮宴之外的醉翁之意吧。
重重雨雾笼罩,灰暗的天色下,再好的相机(手机)也极难将景色揽收。第一次于高处鸟瞰西湖全景,还是视野新奇、气象万千的。从南向北(画面上从左至右),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苏堤——阮墩环碧(湖心亭)——白堤(断桥)——保俶塔等景观隐约可见,即便有些模糊不清对于熟识西湖的游人亦可马上脑补。
进门时,景区管理人员说城隍阁夜景尤佳,我却不这样认为。登斯阁,君临风物是谓大观;仰其阁,弥望灯火是谓小瞻。此景彼景,换位移情,都蕴含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啊。
当然,近两次西湖之行均未撞见晴天,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偏得。更何况,烟雨江南已是根深蒂固的印象,再多一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