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勋的文章,留心些就会搜集到对中国汉字,成语,习语的解释。这些字和词,在孩童时期学习文字解释的意思,多年来看书遇到就可以很快的理解,但是像蒋勋老师这般,重新思考字背后的含义和起源,每个词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倒是很少很少了。自己读书还真的是太快了,扫一眼就过。记得之前在大学里喜欢《三联生活周刊》的文字,经常在英语阅览室里一待一下午,就看了一本三联,心里还是舍不得放下,还想着继续看下去。现在手机关注了三联的公众号,还置顶了,但是认真看完的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篇文章,我总是想等自己不忙着工作了,不忙着看考研书了,等自己闲下来了,再去好好赏析这些文章。这么想来自己实在是太可笑,也太可惜了。这一秒的时间里,我心里已经对这一篇文字心动,对这一个视频心动,却在心里冒出个声音说,等等吧,等下次再看吧。下次永远不会再拿起这本书看。而一天下来,脑海里呀,记不住任何东西。这次看《品味四讲》,真的是超级慢,我有意识地让自己这么慢,一篇文章分两次甚至三次看。每段文字旁都有自己的注释和心情记录。这种慢慢嚼文字的美感,让自己放松了,也思考了。纸书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鼎”,就是大锅子。在出土的夏代青铜器里留有一些食物残留的遗迹,比如说肉块及五谷类的化石,说明“鼎”真的是拿来煮饭或者烧肉的一种锅子。
这句话下我就写了这么两段话“蒋勋的文章里总有很多古字的解释,让我感到读语文书的快乐。”
“鼎”后来慢慢变成君王权力的象征,在皇帝朝堂上放置了九座鼎,所谓“一言九鼎”···代表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
今天的另一个有感触的点来自对“植物”的一段话。
植物指的是青菜或者豆类,对植物的想念就是你会感觉到植物放在口中咀嚼的快乐。
所以我当时真的做了一件傻事,就是去拔了一些青草放在嘴巴里去咬,去嚼。
对自然的亲近和好感让蒋勋老师时常做出看似不寻常,实则天真可爱的行为。原始的,野蛮的,质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