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戏剧也不过是人生的缩影。——莎士比亚
戏剧不是为人物而存在,人物是为戏剧而存在。——莫罗亚
戏剧的本质就是大家一起,创造性地把虚构变为真实。——阿·托尔斯泰
奥地利著名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伐木》就把戏剧中的人生,写得非常精彩。
《伐木:一场情感波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由奥地利著名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创作于1984年。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老朋友参加的一场“艺术晚宴”,原本是为了庆祝国家剧院男演员的邀请,但在其中一位朋友乔安娜意外去世后,晚宴变成了守丧仪式。
尽管朋友们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但他们并未被悲痛所困住。相反,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并勇敢地面对那些被压抑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恐惧、愤怒、伤害和无助。
在这部小说中,托马斯·伯恩哈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独白的方式讲述了整个故事。他的角色就像一个旁观者,观察着其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同时也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既然我不能让这些人理智些,我宁可远离他们,享受自己独立的生活——伏尔泰”
这句话在《伐木》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掌控自己的人生。他远离人群中,远观着其中发生的事情。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伯恩哈德认为,艺术并不是高于一切的,它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真正的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在小说中,他通过描绘一些伪艺术家们的虚伪和自私,来揭示这种观念的荒谬。
《伐木》出版后,曾引起了一些争议。伯恩哈德的一位朋友、音乐家盖哈德·兰佩斯贝格因为不满书中的描写,将其告上了法庭,导致该书被警方收缴。
没想到,阴差阳错,这使得这部作品的名声更加响亮。
《伐木》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虽然伯恩哈德的作品充满了批判和讽刺,但他也提醒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