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崔涂《孤雁》
离开双廊古镇,我和几位游客拼车返回大理古城。在大理很多景致是环洱海分布的,大理古城恰恰和双廊古镇呈对角线之示将洱海分为两半。司机是个热情的白族师傅,一上车便问我们有没有看过洱海的红嘴鸥。他见我们面面相觑,便自作主张选择了顺时针方向环湖而行,这意味着要多走近十多公里。
环湖而行,一车人聊着有的没的,背着日落一路行进。这些年去过太多的地方,见过各色景致,久而久之便丧失了新奇感,就连洱海也显得灰暗乏味。生活也是如此,从满怀理想,踌躇满志,到每天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琐碎,屈服于眼前的苟且,渐渐开始怀疑诗和远方,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忽然远处闪过几个跳动的白点,在铅灰色的湖面上显得那么明显,司机师傅忽然踩了脚油门,这一个急促的顿挫,让整车人都打起了精神。随着汽车的加速前行,跳动的白点逐渐多了起来,几十只、上百只、上千只多到数不清,时而连成片,时而有四散纷飞,白点在夕阳的映射下泛着金光,像热锅中翻炒的黄豆,像风中扬起的金沙。“到了,这里就是小普陀,那些鸟就是红嘴鸥。”司机将车停靠在路旁,于是我们就意外收获了一次亲近这些小家伙们的机会。
这些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的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和新疆的博斯腾湖。每年6月在北方繁殖,12月来南方越冬。昆明的翠湖、滇池,大理的洱海,丽江的泸沽湖都能看见红嘴鸥的身影。它们为什么要历时三四个月迁徙跋涉循环往复?科学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有各种各样的假说。有的说是历史上多次冰期进行的自然选择,最终只有迁徙的候鸟才能找到舒适的环境,活了下来。有的说是因为遗传基因控制着候鸟迁徙的欲望,让它们严格按照基因记录的线路飞行。围绕这个课题自然学家、生物学家、考古学家、气候学家开展了很多的调查和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比对,也没能弄清事实的真相。在科学家的眼里只有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论证分析,然后再被别人证伪。科学是严格的结果导向,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达到某个结果,论证某个结论,攻克某个难关。而生活不应如此,每个人的结果都将通向死亡,若为结果人生又有何意义呢?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只要和心爱的人相约洱海畔,在欣赏这一年只此一季的景致发出由衷的赞叹,记录这美妙的时刻,让此刻与众不同,进而联想到人生匆匆忙忙,每个人都如候鸟一般劳苦奔波,周而复始,务必珍惜当下,珍惜与爱人相伴的时光,足矣。
我走到洱海边,清晰的看清了它的模样。洁白,灵动,有的在水面翻腾跳跃,有的在与喂食的孩子嬉闹打闹,有的三三两两的落在岩石上休憩。当抽象的意识,化为具象的事物时,未免会有些许失落。我有个坏毛病,对人对事喜欢进行过度联想和过高的期望,当现实和理想存在差距时,就会过分纠结于其中的差距,而忽略了现实事务中存在的美好。渐渐的我成了生活中离群的孤雁,迷失在寒冷的自我意识里。
面对现实,忠于理想。凡事都有两面性,候鸟在南方和北方间迁徙,人们在理想和现实间挣扎。其实南方和北方,理想和现实都有美好的地方,痛苦的只是迁徙和挣扎的过程而已。生命短暂值得用美好的事物将其铭记,以后努力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