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能剪掉的啦。”
只是电影《无问西东》中一个片段,但在历史上引起挺大的争议,有一句著名的话:我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当时的辫子有几点意义:
1.当时留辫子是清政府统治者所留的,不留是要杀头的。
2.在辛亥革命之后,由于辫子是耻辱、腐朽的象征,所以要求男子都要剪辫子
3.可辜鸿铭没有剪,觉得辫子与传统文化有所关联。
关于辜鸿铭本身有很多争议:年少留学欧美、日本,理当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而且他的妻子是为日本人。辜鸿铭在成长的环境和周围身边人影响下,却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狂热的喜爱。
辜鸿铭的辫子甚至被称为“晚清最后一根辫子”,他却以一根辫子向世人表达了自己很多想法。民国建立后,辜鸿铭在大学讲述英国文学,用激进的方式留辫子,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不管我们后世如何评价辜鸿铭,是赞扬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或是批判与时代流行的思想和文化公然对抗,都没有什么意义,因逝者已逝。我们只能从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