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蒸面灯,这已经是多少年前的老风俗了,儿时跟着奶奶学过。
面是白面和黄豆面混合,和得要硬一些,豆面是为了塑型。那个年月豆面难得,端一瓢黄豆到碾子上碾点,金贵的很。有时候实在没有,奶奶常用玉米面代替。
面灯的样式分为两种,花灯和肖型灯。花灯就一块面柱做出来灯盏的样子,捏出花边,简单。肖型灯都是动物,固定的是粮精和刺猬,再加上每年的生肖,大体也就这么几类。
从小我喜欢跟在奶奶身旁打下手,也渐渐把这些程序记在了心里。讲究的人家花灯要蒸十二个,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可我记忆里奶奶从没蒸过这么多,太费面,不过四个或六个是这么个意思而已。一块面揉啊揉,捏啊捏,花一样的灯、小刺猬、盘起来的粮精就那么栩栩如生的来到我面前,这个时候我就那么盯着,眼睛都不愿意错。
灯是死面的,捏好了就上锅蒸。呱哒哒风箱鼓着、柴草火舔着锅底,听着滋啦啦的水响、雾腾腾水汽直上,一会就蒸熟了。熄了火等着回一下汽,掀开了锅盖。奶奶要先看看哪个灯盏里蒸汽凝结回流的水最多,按照代代相传的风俗,这预示着相应的月份会雨水多。其他的程序我都学会了,唯独这一看,我不会。
谷子杆缠上棉花来充当灯芯,面灯出锅晾起来,奶奶带着我去谷子秸垛上去剪最顶上那一段去掉谷穗的杆,粗细正合适,还没有节。找块新棉花,撕扯开,然后一条条缠上去,捻好了灯芯,挨个灯照正中插进去,一切就绪,单等着天黑点灯了。
一切新鲜和稀罕事,孩子是最按捺不住的,我总是一遍遍问奶奶
“什么时候点灯啊?”
那边天刚擦黑,这里我便迫不及待的开始点灯了。先点花灯,摆在院子里的香台子(也就是供台)上,再是堂屋里正中八仙桌上。
粮精是一条蛇的样子,盘成一盘,中间放一个灯,点上它,要放到存粮食的大瓮或者囤子上,预示着来年粮食大丰收。小刺猬放在厨房或者柴草垛旁边,因为刺猬喜欢在陈年的草垛里做窝,有刺猬说明柴草充足。各个都安置妥当了,一家人会围上来,看看灯,老人还会拉过孩子来,让照照,一边照一边念叨:“照照眼,不害眼;照照腚,不害病。”随后大人吩咐孩子端着一个花灯去照遍家里的角角落落,我常常满脸的虔诚。
完成了家里的这一套程序,我走出门,端起大门口放着的一盏灯,招呼着街上的小伙伴都来比比谁家捏的灯最漂亮,嬉戏打闹着,星星点点的灯映着天上的月,天上一轮化作人间万盏。过路的大人看见端着灯的孩子来了,会招呼住他,
“来,端过来我照照!”
“照照眼,不害眼;照照腚,不害病。”孩子们群起的念叨着,照完了,大人笑嘻嘻走了。孩子们又嘻嘻哈哈打闹着走到大路口的碾子那里,小心翼翼找个空把自家的灯放在碾盘上,舍了,这表达着将全家所有的疾病、晦气、种种不顺全舍去,接下来的一年诸事顺遂。其实,老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很朴实。
不记得跟着奶奶蒸了多少年面灯,也不记得从哪年就停了,后来仿佛一阵风把面灯都吹灭,吹得无影无踪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也会点灯,或用支蜡烛,或用萝卜挖盏灯是这么个意思也就罢了。
四年前,儿子三岁,开始喜欢跟在我的身后,什么事都要参与了,那个元宵节临时起意,全凭着记忆里奶奶教授的技巧捏了几个:面灯、刺猬、粮精,发到圈里竟引起了不少围观,多少人的新鲜,多少人的回忆。
今年的春节还有这个元宵让人格外难忘,禁足家里也不能出去,豆面买不到了,我想到了奶奶曾经的因陋就简,用玉米面替代,又捏了几个。孩子更愿意参与,捏得竟也有模有样了,所谓的仪式感与传承或许融在生活里更容易吧。
迫不及待地把灯点起来,他端着挨个屋里照,仿佛当年的我。
灯点起来了,祈愿这举国的灾难早点过去,祈愿新的一年无灾无痛,和和美美!